贸易政策演变:从自由贸易到贸易保护的历史镜鉴
AI导读:
本文回顾了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到贸易保护的历史演变,分析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的贸易政策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极端保护主义政策的不合时宜性,强调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贸易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贸易政策,作为政府调控进出口商品与服务流向、结构及跨国投资的关键手段,通常以关税、配额和补贴等形式呈现。自由贸易政策旨在取消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国内外市场自由流动与公平竞争;而贸易保护政策则通过法规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与服务进口,鼓励本国出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部竞争冲击。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多次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演变逻辑,为自身发展道路提供镜鉴。
历史上,英国《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自由贸易的胜利。18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生产迅速崛起,占全球工业生产比例高达50%,工业资产阶级强烈呼吁自由贸易政策以扩展国外市场。然而,受重商主义政策情结和地主贵族阶级保护农产品价格需求的影响,英国长期实行保护主义政策。经过长期斗争,英国政府于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限制性关税和航运船只限制,与法、意、荷、德等国开始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成为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推动了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增长,迅速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与英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在19世纪中叶逐渐倾向于自由贸易,但拿破仑三世垮台后重新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关税税率上调至25%,引发与邻国的关税大战,如法意贸易战和法瑞贸易战,最终导致法国经济困境,工厂原料告急、物价飞涨,对法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历史事件凸显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潜在风险。
美国历史上也采取了高度保护的关税政策。在独立战争期间,关税政策起到了促进国家独立和获得主权的重要作用。建国后,为清偿国债和维持政府运作,美国出台了一系列关税法,提高关税税率以保护国内制造业发展。这些政策使美国的制造业开始迅速崛起于世界市场,此后100多年美国一直走在关税保护主义道路上。然而,高关税政策也加剧了美国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最终引发南北战争。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关税壁垒,支持高度贸易保护的政策成为美国商业和政治生活的主导特点之一。
然而,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虽然有效地保护了美国的幼稚工业,帮助美国实现了工业强国之梦,但也为美国国内带来诸多问题。1913年出台的《安德伍德税则》将进口关税平均税率降低到26.67%的水平,标志着美国开始转向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
德国在19世纪中叶也灵活运用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建立了关税同盟,促进了内部市场的一体化,扩大了德国内部市场,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德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地位。然而,19世纪晚期,因农产品保护的需要,德国开始转向贸易保护,而城市工人则倾向于支持自由贸易。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了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反对关税保护。
20世纪,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再次抬头。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经济衰退,保护主义情绪上升,美国在1930年制订出台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利率提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设置了很多“非关税障碍”。这一政策直接挑起了贸易战,导致美国进出口总量减少一半以上,国内部分企业举步维艰。同时,该政策也被认为是导致二战前全球经济和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此外,美日贸易战和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的转向也反映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面对美元危机和国际收支逆差的问题,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包括在国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对外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对进口商品征收附加税等措施。之后美国的贸易政策呈现出诸多管理贸易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实施极端保护主义政策。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涉及的产品范围广泛。这些政策呈现出逆全球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将贸易战延伸至科技战,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国科技领域的投资,并限制向中国出口某些高科技产品等。这些极端复古的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不合时宜,还会付出昂贵代价,为世界带来深重危机。
总之,贸易政策的选择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由贸易政策能够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公平竞争,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而贸易保护政策则可能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效率低下。因此,各国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贸易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贸学院国际税收研究中心教授,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