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AI大模型DeepSeek与人形机器人成市场热点
AI导读:
春节期间,DeepSeek AI大模型以其低成本、高性能等特点在投资圈内掀起热潮,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也备受关注。分析师们纷纷发布研报,深入探讨这两大热点话题。
在蛇年春节的欢庆氛围中,勤奋的财经分析师们并未停歇,他们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报告与独到观点,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到,春节期间券商发布的研报主题中,两大热点尤为引人注目:一是DeepSeek这一AI大模型在投资圈内掀起热潮,成为春节期间的焦点话题;二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特别是在春晚舞台上,《秧BOT》节目的精彩表现让人形机器人迅速走红网络。
DeepSeek春节大放异彩
这个春节假期,DeepSeek无疑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晒出与DeepSeek的对话截图,从点评学校风格到评价各大手机厂商的优缺点,DeepSeek的“毒舌”点评引发了广泛讨论,并一度冲上热搜榜。
消息面上,1月20日,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震撼发布,以其低成本、高性能、开源等显著特点,在AI圈和投资市场引发了巨大轰动。DeepSeek作为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的力作,自发布以来,不仅影响了美股科技股的股价走势,还连续多日稳居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全球下载榜榜首,在覆盖的140个市场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在投资研究领域,DeepSeek的讨论热度同样爆棚。据悉,有券商首席研究员在1月28日晚9点组织了一场深入剖析DeepSeek多模态模型的电话会议,吸引了近2000人参与,被众多投资者誉为“AI春晚”,甚至有投资者戏称“这是在跟央视春晚争夺观众”。
此外,各大企业也争相在春节期间宣布与DeepSeek的合作。仅2月以来,包括腾讯云、360、华为云等在内的多家大厂相继宣布与DeepSeek牵手。同时,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AMD等科技巨头也已上线DeepSeek模型服务。
其中,腾讯云于2月2日宣布,DeepSeek-R1大模型可一键部署至腾讯云「HAI」平台,开发者仅需3分钟即可接入调用,大大简化了开发流程。而华为云则在2月1日发文称,硅基流动与华为云团队联合首发并上线了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务。
DeepSeek能否改变AI投资范式引热议
DeepSeek以较低的训练成本达到了与现有前沿模型相当的效果,这引发了市场对算力投资的担忧。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是,DeepSeek是否会改变AI投资的范式?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多位分析师在春节期间发布了研报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多数分析师认为,短期内,部分AI上游算力硬件可能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成本的降低将加速下游AI应用的落地,算力需求仍将增长。在全球AI竞争的背景下,国产替代成为算力增长的核心动力。
华福证券传媒分析师杨晓峰在1月30日发布的研报中,详细分析了DeepSeek所带来的AI变革。他谈到,未来推动推理成本增加的核心因素在于用户规模和用户使用频次的增加。他看好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的崛起,尤其看好AI应用和AI终端的落地。预期未来推理成本仍将显著增长,国产替代将成为算力增长的关键。
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则认为,DeepSeek的主要创新在于在预训练阶段加入了强化学习,DeepSeek V3的训练成本相当于Llama3系列的7%,对当前世代AI大模型的降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DeepSeek的成功显示,在Scaling Law放缓的大背景下,中美在大模型技术上的差距有望缩小。
浙商证券廖静池指出,DeepSeek大模型以其颠覆性的成本优势,一方面可能对传统以“高投入、高算力”为核心的研发路径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AI下游应用和商业化场景的落地,加速AI对相关产业的赋能进程。他还提到,中国科技企业长期依赖进口技术的局面有望出现积极变化,国内自主可控情绪或受明显提振。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备受瞩目
春节期间,分析师们关注的另一大领域是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春晚舞台上,16个身着大花棉袄的机器人“福兮”与演员一同舞蹈,让人形机器人迅速走红。
东吴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周尔双在1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复盘2021年以来的人形机器人指数走势,可以看出人形机器人行业一共迎来了五次大涨行情。他认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为产业大趋势,国外产业链需关注特斯拉Optimus量产节奏,国内产业链则需关注华为、小米等龙头企业产品进展。
从行业进展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以美日企业牵头,国内企业顺势而上加速追赶。华为、小米、小鹏、傅利叶、埃斯顿等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和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各具特色。海外方面,特斯拉Optimus即将进入量产阶段,英伟达也在构建机器人基础模型和仿真框架。
开源证券机械设备行业分析师孟鹏飞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科技史上首个全球巨头同时下场的重磅产品。市场对机器人的认知逐步加深,形成了越来越强的板块效应。在投资方向上,他建议重点关注丝杠、灵巧手、力矩传感器以及轻量化、触觉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此外,他还提到,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大,动员能力强,2025年或为政策兑现年。国内有特斯拉同等号召力的首选华为,且其在机器人领域早有布局。后续潜在催化因素包括国内相关政策、华为生态圈机器人进展等。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