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助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完善,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介绍了上海顶级节点的建设成果、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谭镕)在智能工厂的繁忙景象中,机器人穿梭其间,生产设备在电脑控制下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智慧大脑”。这一场景已成为当下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生动写照。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以下简称“上海顶级节点”)自2018年底上线以来,作为长三角标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六年的持续建设与部署完善,已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阵地”之一。上海凭借其领先地位,正逐步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高地。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从建设到应用,聚焦场景和行业提供标识赋能已成为行业共识。未来,工业互联网企业将继续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这张“数字身份证”,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身份证”引领上海智能制造新篇章

走进一家工厂,超细纤维在机器的不断运转下逐步成为汽车内饰、沙发革等日常用品。这些产品上的二维码,正是它们的“数字身份证”。这些标识解析码作为工业品的数字身份证,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建立材料质量数字溯源的解决方案关键技术。上海华峰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聪表示,公司旗下的高端Nuprima®超纤皮革面料品牌正在积极推进标识解析的市场化应用。

上海至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至数)CEO邱涛认为,一个标识背后意味着无限拓展的数字空间。通过标识,客户可以清晰追溯产品的各个环节。这也是实现跨产业链业务协同与数据协同的重要基础。邱涛正将应用场景从医疗扩展到城市建设等领域,如猫咪挂牌等,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边界。

随着《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识沪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的实施,上海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日益完善,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其中。截至2024年11月底,上海市已接入国家顶级的二级节点15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超18.6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超43亿次,累计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达1846家,服务行业涵盖新材料、海洋装备、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顶级节点正逐渐构建起适合本地化发展的“上海模式”,形成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当前,二级节点及相关企业正共同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模式创新和精益管理,聚焦高端制造业、医疗等行业,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走深走实。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在推动区域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指出,顶级节点带动集聚了一批先进创新主体,从多个层面助推区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联通和交互、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助力。

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介绍了公司在标识解析方面的创新应用,如工业消息处理中心“码上办”、标识浏览器工业APP入口“码上用”等。中天互联已率先实现标识解析注册量和解析量“双过百亿”,并向全国半数的二级节点建设单位提供节点咨询、建设、运营等相关服务。

中科斯欧(合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斯欧)董事长于万钦表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进一步落地,企业节点接入解析体系后,公司正逐步将企业内部标识与外部标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私有码”向“公有码”的转变。中科斯欧通过部署工业要素标识解析一体机,成功建立了全局统一的基于标识应用的制造协同平台,打破了原有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现象。

截至2024年11月底,长三角地区已接入国家顶级的二级节点99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近2386亿个,累计标识解析量超2233亿次,累计接入的企业节点数量超21.6万家。上海顶级节点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均居全国五大顶级节点之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范围显著拓展,已跳出传统工业制造的局限,进入建筑、交通、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为这些行业的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运营赋能。同时,标识与消费品“三品”、数字医疗、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深度融合,初步实现规模应用,涵盖生产质量管控、供应链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9类应用模式20种典型场景。

深化应用:标识解析体系进入应用推广期

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进入应用推广期,从建设热潮转向深化应用。展望未来,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形成强化标识基础能力的新趋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胡升表示,希望以“互认”代替“接入”的方式,构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品数字护照体系互联互通与互操作,从而在保障数据主权、网络安全、产权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数字化的跨境贸易合作。

同时,场景仍是应用和技术验证的关键。李胡升指出,统一标识技术尚未成熟,新兴需求和刚性场景是试金石。工业产品质量管理、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支撑、跨境数据流动等新需求、刚性应用场景将成为技术验证和整合的试金石。

刘聪认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真正落地需要寻找可行、适合的场景并逐步推广。通过建立质量信任链,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精准溯源,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竞争格局。

时宗胜表示,未来行业将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支持集群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产业大脑”,服务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通各环节实现全场景数据共享和追溯,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新生态。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普及应用方面,中科斯欧开发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全面且高度模拟工业实际场景的工业互联网教学平台。中天互联也在教材编写、人员培养、技能大赛等环节多面出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