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核心产品复合机器人,在汽车、新能源等制造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复合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工业机器人,成为制造业的新宠。飒智通过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平台化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在一家繁忙的电动汽车工厂中,一台高达1.87米的复合机器人正在自动化车间中灵活穿梭。这款机器人由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飒智”)研发,拥有独特的六轴机械臂和自主导航底盘,其机械臂在运作时发出轻微的电磁声,标志着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飒智,这家总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的企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从初创时期的两张桌子,发展成为占地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飒智的核心产品——复合机器人,见证了汽车、新能源、日化等多个制造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随着人工减少、智能化率提高和柔性生产需求的扩大,复合机器人凭借其“手、眼、脚、脑”的综合能力,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星。

如今,复合机器人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臂和移动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地位。在电动汽车工厂的水冷板车间里,300台机床中配备了26台飒智的复合机器人,它们全年无休地协同作业,成为车间的核心力量。

这些机器人从仓库取出毛坯件,精准避开障碍物,将毛坯件送至加工工位,再将成品移至下一个车间。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

随着新能源汽车、医疗手术、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工业机器人作业位置和功能固定,难以满足灵活生产线和仓储空间的需求。而复合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数字化和柔性化的特点,成为制造业的新宠。

飒智创始人张建政认为,工人在工厂中的核心工作能力包括移载、作业和知道怎么做。在过去,移动和简单作业已被机器人替代,但生产场景的调整和扩充要求机器人进行更智能化的迭代。复合机器人的出现和发展,正是工业机器人技术演进的结果。

飒智的产品面向场景而非行业,通过提炼共性技术并进行模块化设计,为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除了核心底层技术外,飒智还在软件层面进行了迭代,使机器人具备多传感器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

飒智的商业模式类似于“搭积木”,客户可以在平台产品中选择超过20种机械臂和多种视觉方案。同时,飒智还自研了基于开放开源Sage-OS操作系统的机器人“大脑”,搭载视觉伺服、手眼脚协同作业、场景辨识和自主导航等四大算法模块。

在与客户沟通初期,飒智会前往客户工厂进行现场评估,然后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机械模块进行组合,提出方案和报价。此外,飒智还提供接口方便客户进行二次开发,以更好地适应实际场景。

飒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基于底层核心技术的标准化产品和配套软件解决方案的平台。这种商业模式使飒智能够利用技术优势拓展客户和场景,同时规避公司规模不大、资金和生产能力有限的劣势。

截至目前,飒智已完成四轮融资,金额达数亿元。2025年,飒智预计出货量将达到1000台左右。同时,飒智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启用了总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新工厂,产能扩展至一年千套。

复合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增速迅猛。2024年,中国复合机器人年市场需求量已突破2000台,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0台。作为最早进入市场的玩家之一,飒智在“蹚水”过程中意识到,市场对复合机器人的接受度尚未完全打开。然而,复合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复用性更高,其价值在于用一台机器人取代多个人工或传统机器人。

当前复合机器人市场的玩家主要包括机械手臂厂商、移动底盘厂商和第三方集成商。拥有面向不同行业成套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更容易脱颖而出。尽管行业处于蓝海阶段,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巨头也正试图从边缘切入。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机器人行业研究员郑扬洋指出,复合机器人在一体化控制能力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仍需更多实践追赶。然而,随着长三角产业链的发展机会和本土化团队和服务的优势,飒智有望在这条赛道上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