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布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与高质量发展。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瓶颈问题,提出具体举措,包括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比例、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及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等。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携手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1月2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该方案旨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此《实施方案》聚焦于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既包括短期的指标设定,例如对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的要求;也涵盖了长期的制度安排,如考核制度与投资生态的优化。总体而言,《实施方案》的施行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积极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及市场信心。
该《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点涵盖三个方面:
首先,方案对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作出了具体安排。公募基金方面,将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与占比,并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增长10%。保险资金方面,计划从2025年起,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同时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或逐步扩大。此外,还提出了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等举措。
中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与“压舱石”,其积极入市有望改善A股的投资者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从而增强市场的专业性与理性投资氛围,提高市场的稳定性,更好地贯彻“长钱长投”的理念。
其次,方案强调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将全面建立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并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要求。此举有助于长钱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更好地实现管理人与投资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回报。
最后,方案致力于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具体措施包括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等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并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约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等。
在2024年,新“国九条”明确要求进一步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增强上市公司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全年分红及回购均创历史新高。本次《实施方案》的落地,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助力投资者增强获得感。
展望未来,短期内,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预期有望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相关政策的持续出台与落地,将有助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瓶颈,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不断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为A股市场的“慢牛市”与“长牛市”创造积极条件。
(来源: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