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介绍了中国股市在龙年结束之际,中央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强调了中长期资金入市对资本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的关键。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出,人类行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激励机制发生变化时,人的行为模式也会随之调整。在中国股市龙年即将结束之际,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的出台,预示着蛇年资本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变革。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社部、央行和金监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紧接着,1月23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证监会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详细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这些政策信号的释放,虽未立即引发资本市场的显著上涨,但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新的希望。

中长期资金入市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实施方案》的出台,旨在通过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等措施,改变中长期资金运作者的激励模式,引导其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

此外,《实施方案》的发布在短期内有助于维护节假日前后市场的稳定,长期来看则是对前期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在辩证看待长期与短期行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长线资金和短线资金对资本市场生态的共同作用。虽然引入中长期资金、强调长线资金的重要性是当前的重点,但短线资金对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

然而,要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关键在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提到的“四个端”理念,即在资产端、交易端、机构端、执法端共同发力,旨在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其中,资产端即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是首要任务,包括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以及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

当资本市场拥有更多值得中长线资金长期持有的优质上市公司时,即使短线资金也能转化为中长线资金。因为无论是长线还是短线资金,都会对正向激励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中长期资金和短线资金、长期增长和短期刺激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同样需要辩证思维。一方面,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用一系列增量政策稳住经济数据,短期的经济刺激同样重要。因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是由无数个短期组成的,因此要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实现经济转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