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委联合发布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
AI导读: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细化政策安排,为中长期资金入市铺平道路,稳定市场预期,筑牢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基础。方案明确了公募基金和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硬指标,并建立了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以解决“长钱短投”问题。
近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一项重要决策,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直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与难点,通过一系列详尽且具体的政策措施,为中长期资金入市铺平道路。这些精心设计的安排,旨在不仅为市场引入更多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而且将有效稳定市场预期,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2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详细介绍了该实施方案。他指出,方案既立足当前实际,明确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指标;又着眼长远发展,从建立适应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优化投资政策、加强市场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可谓“干货满满”。
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增量资金问题,方案给出了明确的硬指标:公募基金方面,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每年至少增长10%;商业保险资金方面,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将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计划持续提升这一比例和规模,预计每年将为A股市场新增数千亿元的长期资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外,方案中的另一大亮点是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的考核机制。这一制度性突破,解决了长期以来“长钱短投”的顽疾,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使其能够更加注重长期回报。
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将引导中长期资金将目光放得更长远,通过提升投资能力来获取更长期稳定的回报。同时,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也将有效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优化投资生态,提升对各类资金的吸引力,形成资金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在操作层面,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中长期资金,如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及公募基金等,根据其资金属性和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安排,进一步解除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束缚,激发了其入市的积极性。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类中长期资金的积极入市,短期内将为市场带来稳定的增量资金;长期来看,将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作用,引导投资者形成理性、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为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包括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运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等,以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展望未来,随着中长期稳定资金的持续入市,资本市场的回暖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各类中长期资金也将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更好的保值增值。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