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落地,公募基金成关键力量
AI导读:
国新办发布会详细介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聚焦公募基金等入市难点,提出具体举措。预计每年中长线资金入市规模达数千亿,公募基金持股规模有望大幅增长。同时,费率改革也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成本,提升市场信心。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举措正式落地。1月23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详细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重点探讨了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难点与痛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富国基金分析指出,这些举措不仅设定了立足当下的目标,如投资A股的规模和比例要求,还规划了着眼长远的制度安排,如考核制度与投资生态的优化。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并提振市场信心。
金鹰基金认为,总体来看,此次政策发布会主要回应了市场关切。预计未来每年中长线资金入市规模将达到5000亿至7000亿元,其中公募基金持股规模增长有望带来5000亿至6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在23日的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公募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将强化其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并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据富国基金测算,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5.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5%,但近三年的滚动年化复合增速为-2.8%,且A股配置比例处于2013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在未来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的指引下,公募基金有望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级的增量资金。
金鹰基金预计,未来每年中长线资金入市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7000亿元。其中,国有险资保费转化预计贡献千亿元左右增量,险资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新增千亿元左右增量,公募基金持股规模增长有望带来5000亿~6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在投资方向上,公募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市场波动调整后进行了调仓布局。从最新季报和Wind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共计重仓了2591只A股票,合计总市值为2.64万亿元。其中,电子、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是公募基金的重点配置行业。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表示,无论市场涨跌,公募基金都需要加大权益配置,继续推动指数基金/ETF是主要实现路径。他预计,随着保险行业权益配置比例的提升以及每年新增保费和资产再配置规模的增加,将带来超6000亿元的年度增量资金。
近年来,受股市波动等因素影响,权益类产品的赚钱效应有限。然而,在2024年三季度末的政策加持下,市场迎来一波上涨,赚钱效应的爆发让各类产品的业绩均有所反弹。公募基金在2024年为持有人赚取回报1.28万亿元,仅次于2020年的全年盈利。
指数型产品在2024年贡献了绝大多数利润,全年盈利达到4375.84亿元。其中,利润排名前九的均为ETF产品,全年盈利均超过120亿元。被动投资在2024年迎来了高光时刻,资金净流入股票型ETF市场超过1万亿元。
在发布会上,吴清表示将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进一步便利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市场。同时,他强调要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证监会于2023年7月启动公募行业费率改革,目前存量产品降费、规范公募基金交易佣金等前两阶段工作已完成。随着第三步的落地,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将下降18%,每年为投资者节省约450亿元。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策略研究员夏仕霖认为,推动规模可观的增量资金入市有助于缓解市场缩量博弈的压力,稳固市场信心,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推动市场筑底回暖。后续应重点关注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偏好的方向。
(图片及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