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详解:公募基金领硬指标,红利资产或受益
AI导读:
国新办发布会详解《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规模及未来规划。政策细化与升级,基金公司关注考核周期、分红与股息率引导、互换便利工具规模扩大等。内外资公募看好A股低估优质公司,红利资产或成首要受益者。
财联社1月23日讯 春节前,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国新办于1月23日详细阐述了昨日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在五大部委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与答记者问环节中,针对险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步伐、规模及未来规划,给出了明确指标。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募基金被赋予了“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A股流通市值持有量”的硬性任务。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还明确了公募基金的改革方向,具体涉及降费、发展权益基金等关键领域。会后,多家基金公司迅速响应,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政策细化与升级亮点纷呈
财通基金认为,2025年初发布的《实施方案》在继承2024年《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了具体措施。政策强化了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入了利益绑定机制,并跟踪非银方向的实施细则和KPI考核变化。此政策在年前发布,旨在提振市场信心。
财通基金总结了六大政策进阶与深化点:
- 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500亿有望在春节前批复),优化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
- 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细化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
- 深化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引导上市公司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各类中长期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
- 引入利益绑定机制,吴清强调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 强化政策协同与落地性,多部门协同明确具体操作路径,如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扩大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 明确增量资金入市路径,直接提升市场预期,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基金公司关注的焦点
多家基金公司对方案及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普遍关注考核周期的改变、产品引导方向、入市工具创新等关键问题。
关注一:考核周期明确与利益绑定机制
华泰柏瑞指出,政策引导机构进行中长期考核,多次提及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内容,从资金端入手,引导资金关注长周期因素。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投资周期较长,提升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或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有助于减轻市场震荡和非理性因素带来的波动。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提供更多参与资本市场的选择,更需要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
关注二:分红与股息率的引导
吴清表示,将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凸显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华泰柏瑞认为,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可以提升中小股东的市场获得感,稳定投资者预期,吸引长期资金。
伴随市场调整,沪深300指数股息率年初以来重回3%,截至1月22日,近一年股息率为3.36%,创924行情以来新高。同时,沪深300指数的股债利差值(FED溢价)达到6.48,高于近十年95%的时间,配置价值显著。
关注三:互换便利工具规模扩大
华泰柏瑞指出,证券、基金公司的互换便利政策空间进一步提升,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该工具能在股票市场极端情况下发挥流动性兜底作用,缓释极端风险。同时,央行也能借此工具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渠道更加常规化与直接畅通。
内外资公募看好A股低估优质公司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极具吸引力,A股市场中有许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即使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仍能保持增长势头。这些被低估的优质公司或具有巨大投资价值。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市场稳定性提升、投资者结构优化、市场生态优化。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量周期组组长张峻晓指出,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新增数百亿增量,很大比例将投入红利类资产。但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后续政策跟进需进一步观察。
红利资产或成首要受益者
政策明确要求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加大对A股的投资力度,特别是保险资金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以及春节前先批500亿保险资金试点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等。机构认为,这将为市场带来数千亿元长期资金,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率、低波动的特性,将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配置方向。
万家基金指出,短期内,政策红利将推动资金流向红利资产;中长期来看,红利资产的稳定收益属性、抗通胀能力以及市场结构优化趋势,使其成为投资者配置的优选标的。
方正富邦基金认为,保险资金是目前权益市场确定性较高的增量资金,基于规模增长和入市比例提升,可以带来数千亿资金。看好险资及险企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获得更好收益。
(文章来源:财联社,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