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聚焦电商、社交平台和端侧AI三大领域,实测六大社交平台推荐算法及多款AI手机,揭示竞争秩序的裂痕与演变趋势,探讨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

竞争秩序,这一话题历久弥新,特别是在新旧产业更迭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一年中,互联网平台旧有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矛盾愈发凸显。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安全与治理问题同样令人困惑。

为此,我们特此推出《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重点聚焦电商、社交平台和端侧AI三大领域,通过剖析过去一年的典型案例,揭示竞争秩序的裂痕与演变趋势。这份报告并非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案,而是一张抛出问题的地图,旨在探讨哪些秩序出现了裂痕,以及这些裂痕将如何塑造未来的市场格局。

一、六大社交平台实测:揭秘推荐算法的双刃剑效应

推荐算法,作为内容分发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从今日头条到抖音,推荐算法已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各大社交平台纷纷采用这一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兴趣偏好等,构建出信息流式的内容推荐体系。

然而,推荐算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其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客观上的“不安全”和主观上的“不安全感”。一方面,推荐算法可能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长期接收单一信息;另一方面,推荐算法的透明度不足,加剧了公众的怀疑和不信任感。

此外,国外学者在研究算法成瘾问题时发现,平台通过间歇性的“内容奖励”留住用户,这种机制类似于赌博成瘾,同样值得关注。

测评:算法透明之路任重道远

针对信息茧房和上瘾问题,国家网信办于2024年11月下发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

结合专项行动要求,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报道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六大社交平台的推荐算法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在算法可解释性、用户自主性、防沉迷措施等方面,各平台表现不一。

在算法可解释性方面,微博给出了简略的原因解释,但缺乏多维度阐述。在用户自主性方面,小红书、快手、抖音等平台提供了统一的标签管理页面,但入口隐藏较深,操作繁琐。在防沉迷措施方面,视频平台表现相对较好,但其他平台仍有待加强。

二、多款AI手机实测:技术革新背后的隐私风险

市场现状:AI为智能手机市场注入新活力

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下滑后,于2024年迎来复苏,销量同比增长4%。展望未来,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继续增长,前景乐观。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大模型成为市场押注的风向标。手机厂商纷纷布局大模型,旨在提升手机性能、创新商业模式。

端侧大模型作为AI与端侧融合的新产物,具有实时性、低延时等优势。借助端侧大模型,用户大部分数据处理均在本地完成,大幅提高响应速度。手机厂商将AI智能体作为新机型的主打卖点,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隐私保护:AI手机商业故事的关键

然而,AI手机的功能实现依赖于大量的个人数据。这使得隐私保护成为AI手机商业故事的关键。一旦隐私保护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信任度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实测多款AI手机后,我们发现隐私政策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手机厂商既是功能聚合的中心,也是数据流转的节点。隐私政策细密而难以解读,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信息迷宫。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手机厂商在宣传时强调端侧处理的优势,但实测中发现许多功能依然高度依赖云侧处理。一旦数据上传云端,隐私泄露的风险成倍增加。

此外,智能体对用户的响应大多依靠“识屏+模拟点击”技术路线,涉及无障碍权限的滥用问题。部分手机厂商在隐私政策中对于无障碍权限的说明不够清晰,引发了用户的担忧和质疑。

综上所述,竞争秩序在新技术、新产业的冲击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加强监管和自律,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