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透露,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增长目标及商业保险资金投资A股比例,同时提出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中长期资金长期投资。公募基金行业也将迎来变革,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携手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共同就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会上,吴清主席强调了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的重要性,并宣布六部委已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聚焦卡点堵点,六部委联合发力

吴清指出,六部委印发的《方案》针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所面临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旨在立足当下,确定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及比例的提升目标,同时着眼长远,引导上述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硬指标出炉,明确未来三年增长目标

根据《方案》,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实现每年至少10%的增长。同时,对于商业保险资金,《方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市场。

千亿试点落地,保险资金加速入市

吴清还透露,2025年上半年,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正式落地,资金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拓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长周期考核,引导资金长期投资

此外,《方案》还明确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这一举措旨在引导中长期资金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短视行为对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强化协作,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吴清表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随着《方案》各类举措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应结构。同时,也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实现保值升值目标,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绑定利益,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变革

在谈到公募基金行业时,吴清指出,要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通过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等措施,提升公募基金的核心投研能力。同时,还要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督促基金公司加强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此外,针对近年来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的亏损问题以及经营理念偏差、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吴清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党对基金行业的领导,并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关系,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情况。预计到2025年,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将进一步降低,为投资者节约大量费用。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