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二十六届新年论坛聚焦‘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主题,探讨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议题,为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日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论坛聚焦“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主题,深度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号召,旨在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论坛上发表见解,强调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生存的关键。他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面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科技领军人才稀缺等挑战,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金融支持体系亦需优化调整。为此,王一鸣建议中国应从‘追随式’创新转向‘引领式’创新,加强中间品创新与原始创新,实施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并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降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同样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见解。他提出,全要素生产率(TFP)不仅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衡量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尺。中国拥有广阔的生产场景,为TFP增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全面深化改革与技术革命将为TFP提升开辟巨大空间。面对‘生产率增长不足’这一全球性长期挑战,刘俏建议应将2025年的重点放在‘做好自己’,以创新应对不确定性,寻求确定增长。他进一步指出,应通过政策创新捕捉增长确定性,把握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转化机遇,探索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消费率,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寻找房地产新模式带来的新机遇,以及提升价值链上游程度,在‘大出海’中寻找价值蓝海。

此次论坛不仅汇聚了众多业界精英与学者,更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宝贵思路与建议。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