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金融市场面临多重不确定性,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就投资者如何精准布局资产配置、股市、债市、汇市及楼市的机遇与风险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协同发力,关注科技成长、服务消费及红利类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2025年,金融市场在特朗普2.0时代、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不确定性中蹒跚前行。国内方面,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稳住资产价格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就投资者如何精准布局资产配置、股市、债市、汇市及楼市的机遇与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伍超明指出,货币政策在需求低迷时呈现“软绳效应”,财政政策应率先发力。债市方面,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逼近1.6%,对“适度宽松”政策有所抢跑,基本面好转或带来变数。汇市方面,央行稳汇率能力毋庸置疑,双向浮动机制有助于抵御外部冲击。楼市则需成交量回升、库存正常化、居民收入与信心增强及政府积极干预方能止跌企稳。至于股市,新质生产力、服务消费及红利类板块将展现更多机遇。

伍超明进一步解释,“软绳效应”意指货币政策在高通胀时能有效抑制经济过热,但在低通胀期,因信贷需求不足,宽松政策效果或难达预期。因此,财政政策需加大力度,通过政府加杠杆来扩大总需求,为货币政策创造空间。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4%左右,对应赤字规模约5.6万亿至5.9万亿元。

谈及债市,伍超明认为,尽管“适度宽松”政策基调延续,但债市需警惕对宽松政策的过度预期及基本面变化。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计入潜在降息空间,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与物价回升。此外,央行强调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不仅关注名义利率,更重视实际利率,这或将对债市产生调整压力。

对于汇率问题,伍超明表示,汇率是两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价格反映,保持双向浮动有助于缓冲外部冲击。央行已采取多项措施稳定汇率,其能力不容置疑。尽管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可能带来冲击,但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缓解出口企业压力,同时我国经济基本面坚实,中美利差倒挂幅度难以扩大,均有利于汇率稳定。

关于楼市止跌回稳,伍超明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四点建议:成交量回升、库存正常化、购房成本下降与收入合理增长,以及政府果断采取非常规措施。预计我国楼市还需调整至2026年底或2027年年中方能止跌回稳。针对此,他建议取消限制性政策、降低房贷利率、保持经济增速合理增长及落实去库存措施。

最后,伍超明指出,2025年A股市场将在预期、政策和数据驱动下频繁切换,板块轮动加快。但科技成长、服务消费等增量领域及红利类板块将展现更多结构性机会。特别是AI、机器人、半导体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服务消费和潮流新兴消费领域,均值得重点关注。同时,高股息红利板块因避险属性、政策利好及低利率环境下的性价比优势,将继续受到追捧。

金融市场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