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去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活动中,昔日拟IPO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购标的的热门选择。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原因以及未来发展,分析了三大驱动力促使拟IPO企业转向并购市场,以及各类型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并购拟IPO企业实现变革,预测了拟IPO企业并购潮将重塑产业格局。

自去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活动中,昔日拟IPO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购标的的热门选择,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讨论。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广发证券兼并收购部总经理杨常建,就这一并购新趋势背后的逻辑、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大驱动力促使拟IPO企业转向并购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提问:近期,A股上市公司并购标的频繁出现昔日拟IPO企业,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杨常建回应: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A股并购重组市场进入活跃期,拟IPO企业作为并购标的的案例显著增多。这一现象应从产业经济、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自身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产业经济方面,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需求日益凸显,行业龙头更能应对外部风险,实现稳健发展。IPO市场更青睐成长性企业,而并购市场则更看重结构效率和协同效应,因此,对多数企业而言,从IPO转向并购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资本市场方面,当前资本市场正处于“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购重组被视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手段。一系列并购政策的出台,如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进一步疏通了并购政策,激发了市场参与并购的热情。与此同时,IPO市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IPO数量大幅下降,众多拟IPO企业因此转向并购市场。

上市公司方面,面对提高发展质量的需求,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运营规范、体量较大的拟上市企业,或扩大规模,或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或拓展产业边界,以寻找确定性较高的发展方向。

各类型上市公司借并购拟IPO企业实现变革

证券时报记者提问:哪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并购拟IPO企业?这种行业分布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有何关联?

杨常建分析: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做优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无论是中大型公司进行产业整合,传统产业公司寻求业务升级,还是绩差公司转型图存,均可在拟IPO企业中找到合适的标的。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属性较强的上市公司,如检测、传感器、新材料、制药、半导体等领域的企业,更倾向于并购拟IPO企业。这类并购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对于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并购拟IPO企业不仅有助于提升主业竞争力,还能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本轮并购政策大力支持传统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化工、制造、消费等成熟行业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实现结构优化,获得规模效应。此外,部分并购拟IPO企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欠佳,通过并购增强盈利能力也是其重要动机。

拟IPO企业并购潮将重塑产业格局

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您对未来A股上市公司并购拟IPO企业的趋势有何判断?这种趋势对产业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杨常建预测:在现有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下,更多拟IPO企业有望转向并购市场。IPO路径对于大部分拟IPO企业而言较为艰难,而在合理估值下被并购则成为其理想选择。并购盈利能力较优、科技属性较强的拟IPO企业,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并购将更加注重产业逻辑和商业逻辑,协同效应和交易必要性将成为市场更认可的并购标准。同时,需将投资机构顺利实现“退出”与更好地“进入”相结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本轮拟IPO企业并购退出热潮中,投资机构是推动力之一。除了通过并购退出外,还应鼓励其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投资布局,为产业链赋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