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产业化加速推进
AI导读:
新年伊始,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EAST装置创造新世界纪录。多家公司已获订单,高温超导材料应用关键。国资央企加入,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技术迭代加速商业化落地,但仍需理性看待进程。
新年伊始,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1月20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了1亿摄氏度下持续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这标志着我国在聚变能源研究方面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而在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出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可控核聚变,通过模拟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因其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终极方案。中信证券的相关研报指出,核聚变有望成为民用发电领域的终极能源。随着技术路径的逐步打通以及各国持续加大投入,聚变堆商业化的步伐有望超越市场预期,预计2030至2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将达到2.26万亿元。
在产业化加速的背景下,多家公司已获得相关订单。安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作为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已研发并生产了包括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等在内的全系列涉钨产品。此外,合锻智能也签订了价值2亿元的可控核聚变合同,负责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真空室制造项目的核心关键部件制造。
高温超导材料在核聚变领域的应用对于提升磁场强度具有关键作用。联创光电的子公司联创超导自主设计的基于高温超导集束缆线的D型磁体成功完成了低温测试,进一步验证了高温超导磁体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可靠性。同时,西部超导、上海超导等企业也纷纷投身高温超导产业链,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
国资央企的加入以及政府支持政策的持续加码,进一步推动了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中油资本斥资29亿元参股核聚变初创公司聚变新能,而国务院国资委也启动了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上海、四川等地也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加速聚变能源市场化进程。
随着高温超导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人工智能对聚变装置设计和控制效率的提升,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正在加速。微软、亚马逊、谷歌等海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核能“硬科技”,而美国聚变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核聚变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超过71亿美元的投资。在中国,能量奇点等商业公司也在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其设计、研发和建造的洪荒70装置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尽管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理性看待其商业化进程。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会名誉理事长刘永表示,根据我国核聚变发展路线规划,将在2050年前后建成聚变商用电站,实现聚变堆商用发电。他同时提醒,有公司出于商业目的宣称在未来几年实现核聚变商业发电,这违背了核能技术从实验到规模应用的基本规律。
作为未来产业,可控核聚变既需要技术的不断突破,也需要耐心资本的有力保障,更需要给足发展时间和容错空间。业内人士表示,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