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强调提升上市公司“五种能力” 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基础
AI导读: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提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回报能力,旨在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估值定价模型,塑造公开透明环境,提升估值有效性,并培育机构投资者。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强调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回报能力(简称“五种能力”)的重要性,旨在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这“五种能力”不仅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其估值提升的基础。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还需要在估值定价模型、市场环境透明度、估值有效性以及机构投资者培育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自去年11月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以来,市场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今年1月,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在于结合中国实际,建立更加适用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并着重提升长期以来被低估的国有企业估值。他强调,估值的提升并非简单的资金拉升炒作,而是建立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
去年4月,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同年11月,证监会印发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从制度规则优化、公司治理深层次问题聚焦、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以及上市公司整体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南方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茅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而估值体系的构建又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和价值评估功能,从而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在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过程中,完善估值定价模型、塑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生态以及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同样至关重要。李湛认为,传统的主流估值方法如DCF、FCFF、EVA等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因此需要在政策端结合实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则强调了加强监管、从严惩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塑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市场估值更加有效,从而保证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外,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完善估值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茅炜表示,推动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培养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从而助力探索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估值定价体系。
自去年9月以来,中证指数公司发布多条央企指数,相关ETF产品也陆续获批上市。这些指数基金产品的推出为市场带来了增量资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企估值的提升。
今年以来,以三大运营商、三桶油为代表的央企估值迅速提升。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未来国企估值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据统计,中字头央企指数当前的PB和PE水平仍相对较低,但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以及央企系列指数基金产品的不断获批上市,国企基本面有望得到显著改善,从而推动其估值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外资资管机构亦看好国企估值修复。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股市年中展望中表示,看好被低估的优质国有企业,认为其有望获得更好的运营和可持续的估值上行空间。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