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解读央行货币政策新动向:三季度或迎降息窗口
AI导读:
中信证券研报解读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指出货币政策立场转为“支持性”,明确7天逆回购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预计三季度或迎来OMO及LPR降息操作,债市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深度解读了6月19日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的重要演讲。潘行长在演讲中首次采用“支持性”一词来定义我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并明确将7天逆回购利率确立为主要政策利率,同时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作用。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演进。
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央行的政策导向,预计三季度或将迎来公开市场操作(OMO)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降息操作,同时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存在下调的可能性。尽管现阶段基本面因素和资产荒现象对债券市场构成支撑,但鉴于央行近期多次警示长端利率风险,预计短期内长债利率将维持低位震荡态势。然而,若三季度政策利率有所调降,将为债市利率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亮点:
潘功胜行长提出了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明确7天逆回购利率的核心地位,并逐步淡化MLF的政策指引作用。此举旨在解决当前政策利率品种繁多、市场引导信号不清晰的问题。此外,他还提到未来可能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以更准确地传达央行的价格调控意图。同时,央行正考虑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作为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但强调这与量化宽松(QE)有本质区别。
在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方面,央行提出应破除“规模情结”,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未来,个人活期存款及余额宝、零钱通等流动性高的金融产品可能被纳入M1统计范围,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供应状况。
当前货币政策主要关注点:
央行首次将货币政策立场定性为“支持性”,体现了积极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态度。潘功胜行长强调,货币政策调控需重点把握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三方面关系。从当前形势来看,通胀低位运行、稳增长需求以及内需不足成为支持降息的重要因素,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汇率压力则构成制约因素。但总体而言,支持降息的因素占据上风。
债市策略与风险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三季度可能的OMO和LPR降息操作,以及SLF利率的潜在调整。同时,应警惕央行对长端利率风险的提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此外,还需留意国内政策力度超预期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以及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等潜在风险因素。
(文章来源:财联社,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原样,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