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贷款投向报告:信贷规模扩大,结构持续优化
AI导读:
央行发布《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企事业单位贷款成为主要增长动力,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绿色贷款和科创领域贷款增长显著,但涉房贷款出现负增长。展望未来,信贷市场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
贷款流向成经济风向标,央行《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深度解读
贷款流向,作为窥探一国经济发展脉络的“风向标”,历来是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晴雨表。近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我国信贷市场的最新动态。
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再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信贷规模的持续扩大,也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稳步恢复。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的持续好转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贷款流向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成为信贷增长的主要动力。2023年末,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占比约66%,全年贷款新增中占比近78%。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尤为显著,增加了1的增长3势头.。51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76%,显示出企事业单位融资稳定性的不断提升。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贷款需求也呈现出强劲2023年,重工业和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8%和27.9%。此外,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也保持较高增速,贷款流向制造业和基础建设的趋势明显。
在地区分布上,江苏和广东的信贷新增情况尤为突出。江苏全省各项贷款新增2.93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9.6%。
贷款结构方面,我国正在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普惠金融贷款、绿色贷款、涉农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23.5%、36.5%、14.9%,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特别是绿色贷款的高速增长,成为信贷市场的一大亮点。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5%,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比高达67.3%。
与此同时,信贷活水也正源源不断涌入科创领域。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包括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丰富融资模式等。
然而,涉房贷款方面却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放缓,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更是出现了罕见负增长。截至202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6%,增速比上年末低2.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主要受提前还款影响,居民购房意愿下降,购房成本与门槛降低。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经济的不断修复,信贷市场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将会更加均衡。同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中长期贷款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助力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
(图片及数据来源于《报告》及人民银行各分行公布数据,文章来源:南方Plus)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