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吴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证监会为维护市场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加强IPO全流程监管,完善退市制度,严惩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自2月7日吴清接任证监会主席以来,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动。在2月18日至19日短短两天内,证监会连续召开了十余场座谈会,内容丰富,极大地提振了与会者的信心。以2月18日上午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为例,由于专家们的建言热情高涨,会议直至约12点半才结束。随后,2月20日,吴清主席亲自带队前往银河证券金融街营业部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这一系列的座谈会以及春节前后证监会的密集表态,资本市场监管的未来发力方向逐渐清晰。在企业层面,证监会将IPO全流程置于严格监管之下,并致力于完善退市制度,以实现资本市场的“出入”动态平衡。

针对上市公司,证监会对于包括财务造假、违规减持等在内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并通过走访上市公司等方式,及时为企业解决困难。

在金融机构方面,证监会一方面严惩IPO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迫使中介机构承担起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另一方面,证监会也在研究完善行业机构的监管模式,以提升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综合实力。同时,证监会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IPO监管力度加强,退市制度不断完善

在2月18日的证监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就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关于是否暂停IPO的分歧最大。然而,严把IPO准入关、加强IPO全流程监管已成为各方共识。

从证监会的近期动作来看,IPO的严格监管态势愈发明显。证监会正在倒查IPO企业的十年财务数据,特别是针对“妖股”、业绩变脸、股价大幅下跌的上市公司以及处于IPO排队阶段甚至已撤回材料的企业。预计一些长期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企业将被揪出并受到重罚,相应的中介机构也可能面临处罚。

此外,证监会对于IPO撤回材料的企业也进行了严格审查,即使上市失败,如果存在欺诈发行行为,也将面临大额罚款。例如,思尔芯因证券发行文件编造虚假内容而被判为欺诈发行,公司及主要管理人员被合计罚没1650万元,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例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被证监会查办的欺诈发行案件。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该案意味着欺诈发行等严重违法行为不再仅针对上市公司,企业存在造假行为,很可能上市不成反而被重罚。因此,企业从递交上市材料起,IPO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合法合规,按照上市公司监管要求执行,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同等处罚。

严把IPO准入关旨在从入口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研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匹配的退市标准,以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的出清力度,并完善吸收合并等多元退出政策规定,支持企业主动退市。

严惩违规行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在严把IPO入口关、畅通退市渠道的基础上,证监会还在努力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各类变相、绕道减持行为,证监会将严惩不贷。

证监会表示,将加强跨部门联合防治和联合执法,提高行政刑事衔接效率,提升“零容忍”执法效能,让造假者及其“帮凶”真正痛到不敢再为。特别是对于财务造假等问题,证监会将从公司内部治理、中介机构把关、证券部门监管三道防线入手,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责。

同时,证监会也在研究增强监管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例如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股份、向公司上缴价差收益等。对于影响恶劣和拒不及时纠正的行为,将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此外,证监会还在严厉打击“伪市值管理”行为,即借市值管理之名实施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在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证监会也在主动为上市公司排忧解难。目前各地正在加大上市公司走访力度,为上市公司切实解决难题。同时,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让多年未分红或分红率偏低的公司感受到强约束,进一步督促绩优上市公司提升分红水平。

完善机构监管模式,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全面加强企业监管的同时,证监会也在关注券商、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一方面,证监会将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中介机构尽职履责。自2月7日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另一方面,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行业机构的监管模式,健全机构、人员、业务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并推动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能力提升。同时,证监会还在研究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加快产品审批节奏,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增加宽基指数品种及对应期权产品供给。

此外,证监会还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推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