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1年首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于1月15日落地,规模5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在2.95%,符合预期。操作规模和利率均保持稳定,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市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将继续保持当前水平,有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担忧。

2021年首期“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MLF)于1月15日如期而至!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当日开展1年期MLF操作50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在2.95%,与2020年12月保持一致。此次操作涵盖了1月15日到期的MLF和1月25日到期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续做。

从操作规模和利率水平来看,本次MLF操作均符合市场预期。业内专家指出,开年首次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已连续10个月维稳,凸显了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主基调。市场普遍预期,在无明显重大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将继续保持当前水平,这有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担忧。

操作规模方面,考虑到1月份有3000亿元MLF和2405亿元TMLF到期,央行此次实施的5000亿元规模操作属于小幅缩量续做,结束了此前连续5个月的超额续做趋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MLF“缩量”的主要原因是,随着2020年末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完成,市场中长期流动性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银行通过MLF操作向央行融资的需求逐步降低。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11月末高点大幅回落约59个基点至2.79%,已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

在操作价格方面,市场对于利率不变已有强烈预期。王青指出,近期监管层多次表示“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或“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下调政策利率的需求;同时,考虑到疫情走势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修复动能,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仍需进一步修复,当前缺乏上调政策利率的条件。

因此,1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体现了近期监管层强调货币政策的“稳”字当头。市场预计,当月20日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将保持不变。展望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及通胀走势将是影响MLF利率走势的主要因素,若无新的重大冲击,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将继续保持稳定。

在政策利率不变的背景下,近期市场利率在区间范围内波动。1月15日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6.3BP报1.738%,7天期上行11.1BP报2.124%,1个月期下行1.4BP报2.39%。

中期市场利率方面,此前受2020年下半年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较重影响,同业存单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曾大幅走高。但目前,这一情况已有好转。尽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明显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但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已降至MLF利率之下。

王青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空间有限,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向MLF利率方向回落的可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分析称,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预计1月份信贷投放将超过3万亿元,为流动性提供明显支撑。此外,近期市场资金利率基本上是围绕着短期政策利率波动,长端而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此前高点也有所回落。因此,目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将有助于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MLF操作的同时,央行同步进行了2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也是自1月13日起央行连续第三次开展20亿元逆回购。这一规模的逆回购处于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从近期央行操作风格和货币政策表态来看,未来可能形成每天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考虑到近期资金面边际宽松,操作量就相应减少,如50亿元和20亿元,这代表了一种连续操作、呵护流动性的态度。

王青也表示,进入1月以来,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实施20-50亿元的罕见地量逆回购操作,其主要目标并非向市场补水,而是释放政策利率稳定信号。在“以稳为主”的货币政策取向上,业内普遍认为传统的量价工具不会大开大合,即全面降准降息的概率均不大。

尽管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央行均根据当时经济形势及货币金融环境实施了全面降准,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基本面、通胀因素以及流动性状态等,2021年1月央行再度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一方面,在央行持续通过大规模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的背景下,当前中长期流动性已进入较为宽松的状态,央行降准的迫切性下降;另一方面,针对春节前市场资金面的趋紧,央行可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其它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对冲。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预计,今年春节前,流动性安排将以MLF+逆回购+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或类似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的临时性流动性安排为主的组合。王青也表示,尽管不排除短期内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部分达标金融机构可享受一定幅度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但通过全面降准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