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正式发布
AI导读: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正式发布,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制定并发布专门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规则,旨在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法治化进程。
2024年1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裁量规则》)。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制定并发布专门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规则,旨在为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法治化进程。
行政裁量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裁量规则》的推出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该规则的出台彰显了依法从严监管的政策导向,赋予了监管部门更加明确、具体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长期以来,中国证监会始终坚持严监严管的原则,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执法工作,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监管部门在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严肃查处了一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大案要案,共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金额超过上一年的两倍。未来,监管部门还将继续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快速、准确、严厉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这离不开一套公正、科学、清晰、透明的裁量标准。
《裁量规则》将行政处罚的裁量幅度进行了细化量化,设置了六档裁量阶次,并详细规定了各档裁量阶次的适用情形。例如,在从重处罚情节中,明确规定了八种“应当从重处罚情节”和八种“可以从重处罚情节”。这些规定使得行政处罚裁量更加精准、透明,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
其次,《裁量规则》的出台还完善了行政处罚规则体系,加大了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生态。新“国九条”提出,要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的联合打击力度,这就要求打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必须惩、防、治并举,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追责体系。《裁量规则》在这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将证券期货违法的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及行政监管措施、自律管理措施等进行了有效衔接,形成了从严监管的合力。
通过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可以压实市场参与各方的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更为有力的约束,共同维护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场生态。同时,依法有效监管还可以推动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裁量规则》的制定和发布是中国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该规则统一了执法尺度,维护了监管的权威性,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