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I眼镜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丰富便捷的交互体验。随着大模型能力提升和成本下降,2025年AI眼镜市场需求有望大幅增长。科技巨头和A股公司纷纷布局AI眼镜市场,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拍摄、听歌、翻译、会议记录以及AI(人工智能)助手等功能,如今已被高度集成在一副小巧的AI眼镜上,这一创新设备正引领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新潮流。作为AI技术落地的创新终端,AI眼镜的热度正在不断攀升。

近日,中信建投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随着大模型能力的不断迭代与优化,模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各大科技巨头如Meta Platform Inc.(以下简称“Meta”)、抖音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纷纷开始大力布局端侧AI,以争夺AI Agent(人工智能体)的入口。研报进一步预测,随着2024年AI眼镜的成本曲线显著下降,2025年AI眼镜的市场需求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北京钉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少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智能眼镜融合了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多种先进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交互体验,满足消费者在多个场景下的需求。市场层面,苹果公司(Apple Inc.)、谷歌公司(Google Inc.)、Meta等国外科技巨头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科技龙头都在积极布局这一市场,它们的加入无疑提高了市场的整体关注度和期待值。

AI眼镜是从传统眼镜中衍生而来的新型智能穿戴设备。眼睛作为人体三大核心感官之一,承担着约80%的信息输入功能。AI智能眼镜通过镜片提供视觉增强、实时信息提示等服务,成为视觉与AI技术结合的天然平台。AI技术的发展为AI眼镜的市场打开了增长空间。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AI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1280万,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AI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280万副,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07%。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AI眼镜市场的巨大潜力。

AI眼镜的热潮最初由Meta掀起。Meta与陆逊梯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雷朋(Ray-Ban)合作打造的智能眼镜Ray-Ban Meta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此后,随着大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AI眼镜市场进一步升温。国内科技巨头如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鸟创新”)、闪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极科技”)等纷纷布局这一新赛道。自2024年下半年起,多家知名厂商相继发布了AI眼镜新品,力求在重量、价格、AI表现等方面超越Ray-Ban Meta,推动AI眼镜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随着行业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智能眼镜的成本和售价也在逐渐降低。例如,闪极科技于2024年12月发布的公司首款AI眼镜产品——闪极A1,成功将AI眼镜的价格降低到了千元以内,进一步推动了AI眼镜的普及。

面对AI眼镜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诸多A股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跟进。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部分AI眼镜所使用的“ePOP存储”是公司嵌入式存储业务的重要分支,公司的ePOP技术、产品和市场资源均可复用至AI眼镜市场。在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亿境虚拟现实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境虚拟”)展出的AI眼镜全链路解决方案SW3010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亿境虚拟相关人士表示,SW3010不仅具备高清拍摄与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还支持“Always on”模式,实现与智能世界的无缝连接。此外,康冠科技也透露即将发布主打“记录生活的新方式”的AI交互眼镜。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2025年AI眼镜需求能否大幅增长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国内AI眼镜整体出货量要达到1000万副,以吸引更多资金和创业者入场;二是AI眼镜厂商需要注重用户体验,让用户愿意长时间佩戴AI眼镜产品。只有解决了用户使用时长的问题,AI眼镜才有可能成为像手机一样的新载体,进而培育出丰富的应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