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介绍了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行业带来的新解决方案。文章详细分析了产业链减产挺价成效、宏观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影响以及多晶硅期货如何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之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自2024年以来,受产能结构性失衡与行业价格战的双重夹击,多数光伏企业深陷亏损泥潭。面对这一严峻挑战,降本增效已成为光伏企业的当务之急。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推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路径。当前,期货市场正酝酿着重大利好,展望2025年,光伏产业将迎来哪些新的机遇?

为提高投资者对多晶硅品种的认知,增强相关产业人士对衍生工具的理解,在广州期货交易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等单位的支持下,期货日报社于2025年初举办了一系列以“产融共进,‘晶’准赋能”为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旨在携手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减产挺价策略初显成效]

自2024年5月起,硅料价格持续下滑。在此背景下,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纷纷采取减产措施以稳定价格。例如,大全能源自第三季度起灵活调整生产装置运行负荷,协鑫科技也主动降低稼动率并进行技术改造。临近年底,龙头企业减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在内的多家企业宣布阶段性减产控产。目前,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多晶硅价格迎来小幅上涨。

据硅业分会数据,截至1月15日当周,N型复投料、N型颗粒硅及P型多晶硅的成交价格均有所上涨。多晶硅企业有意识地降低出货量,加之产出下降,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企业希望通过减少出货来降低下游原料库存,并逐步将多晶硅价格恢复至合理水平。

在期货日报的系列直播活动中,多位嘉宾深入探讨了影响多晶硅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

多晶硅价格走势与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光伏行业已历经三轮周期调整,本次波动为第四轮。然而,与以往相比,本次行业波动导致的亏损规模更为庞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有39家净利润亏损,制造端产值下降超过44.7%。

从成本角度看,当前多晶硅价格已接近现金成本线。行业平均现金成本约为40000~41000元/吨,各企业成本差异主要取决于电价、电耗、硅耗能力及运营成本等因素。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多晶硅价格受国内供需变化影响显著。此外,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较高,部分头部企业的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价格短期波动。

[宏观政策或引领光伏产业新方向]

多晶硅何时能恢复供需平衡备受瞩目。在行业自律及龙头企业带动的减产背景下,多晶硅月度供需关系能否改善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据硅业分会数据,预计多晶硅供需平衡即将到达拐点,月度供需关系有望反转。

然而,整体来看,多晶硅行业供给仍远大于需求。2025年,多晶硅整体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价格虽有望小幅反弹,但上方空间有限。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多晶硅上下游环节均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主材中下游产能扩张/收缩将对多晶硅价格产生支撑/拖累作用。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考虑到利好政策频出及企业自律行动,预计光伏行业将呈现“多晶硅成长+主材中下游出清”的组合。

本次光伏行业低谷周期具有多重特征,包括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阶段性供需错配加剧、产业量价齐跌及产能出清难度较大等。

宏观因素的变化将成为多晶硅市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近年来,“双碳”目标引导下,各项光伏产业支持性政策频出。政策成为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此外,宏观政策也是调节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控,限制产能有助于行业走出困境。电力改革政策对晶硅光伏产业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多晶硅期货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市场挑战,降本增效成为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晶硅期货的上市有助于提升多晶硅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增加,定价机制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产业新增采销渠道,期货价格能更好地反映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的感知。

对光伏企业而言,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合理使用期货工具能帮助企业处理风险敞口、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期货赋能主要满足或解决“赋能风控、赋能采销/生产、赋能服务”等场景的需求和痛点。为实现“晶”准赋能,产业企业应兼顾业务、风控和研究三大框架。

多晶硅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为光伏企业提供了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机遇。面对挑战,光伏企业应积极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平稳度过行业低谷期,迎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