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专家热议2025年经济走势与宏观政策
AI导读:
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多位经济学家联合分析研判四季度至今经济形势,为2025年宏观政策发力点和发力节奏提出建议。专家们认为需要采取超常规举措促进价格水平有效回升,重点关注房地产相关政策持续加力。预计2025年经济有望实现4.8%左右增长,经济走势或呈现先低再高的“N型”走势。
2025年1月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顺利召开。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等六位知名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共同对四季度以来的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为2025年的宏观政策发力点和节奏提出了宝贵建议。
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来促进价格水平有效回升。其中,扩大消费被视为当前阶段促进价格水平回升的重要逆周期举措。刘元春特别强调,房地产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非常规性地持续加力,以应对宏观经济深度调整的挑战。
CMF主要成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代表团队发布了分析报告。报告指出,自2024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为2025年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预计短期经济修复局势向好,一季度大概率将延续这一态势。
毛振华表示,2024年宏观经济大部分重要数据已出炉,全年景气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他强调,价格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至关重要,未来工作重点是通过政策干预和引导价格信号恢复正向。他建议严格控制房地产供给,消化存量,提高保障水平,以期实现顺价销售。同时,他呼吁通过给居民部门注入资金来扩大消费。
刘元春则指出,当前中国宏观治理有三大共识:治理方案多元、对冲影响工具和力度超常、持续加力政策跟进成为核心。他强调,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刚刚取得第一阶段的初步胜利。他提出,要以三阶段论定位当前工作重点,对各类因素对经济运行影响的根源性、根本性进行排序。他认为,房地产的深度调整是当前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李超表示,2024年9月底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在2025年还将有较长时间的延续性。他指出,在当前大背景下,消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阶段性成为重要的逆周期变量,扮演推动经济增长和物价合理回升的重要角色。他建议加大消费券的研究力度,以有效提振总需求,解决价格水平持续偏低的问题。
管涛谈到,近期人民币汇率交易价跌破7.30引发市场关注。他指出,尽管市场上有很多传闻称很多人用足了5万美元购汇额度,但实际上这并不具备普遍性。他强调,中国外汇市场以机构为主,人民币汇率在银行间市场形成。相关部门应做好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拟定应对预案,提前做好准备。
袁海霞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顺利完成5%的增长目标,呈现出六大特点。她预计,2025年经济有望实现4.8%左右的增长,经济走势或呈现先低再高的“N型”走势。她强调,地方努力拼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全国经济修复和经济保持中高增长水平。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