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保荐机构因违规被罚,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AI导读:
1月以来,三家知名保荐机构因各自负责的保荐项目存在违规情况,被监管机构出具了罚单。证监会坚持依法从严监管,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财联社1月18日讯 自今年1月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上已有三家知名保荐机构——广发证券、华英证券及招商证券,因各自负责的保荐项目存在违规情况,相继被监管机构出具了罚单。这一连串的监管动作,无疑为整个证券行业敲响了警钟。
1月17日,证监会正式对广发证券和华英证券发出了警示函。这两家机构的违规问题均涉及到了其保荐的创业板IPO项目和可转债项目。其中,广发证券保荐的北方长龙在上市当年即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并转为亏损,而华英证券保荐的春秋电子可转债项目则在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超过50%。这两起事件均触犯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并因此受到了证监会的处罚。而企业财务指标的稳健增长,无论是在申报阶段还是发行成功后,都是监管机构持续关注的重点。
在此之前,1月10日,深交所已对招商证券及其两名保荐代表人杨猛、刘兴德采取了监管措施。该事件源于招商证券保荐的主板IPO项目飞速创新在审核过程中被终止。经现场督导发现,招商证券在审核问询回复中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且未对相关问题进行充分核查。这些违规行为导致了深交所对招商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的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1月13日,证监会在其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将坚持依法从严监管的原则,并将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的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至不低于三分之一。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具体来看,广发证券因保荐的创业板IPO项目北方长龙在上市当年即出现亏损,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该项目自2021年5月受理至2023年4月上市,期间业绩表现一直不佳。根据2023年财报,公司实现营收1.35亿元,归母净利润1154.07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6.09%和85.61%。而到了2024年三季度,公司业绩仍未好转,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7.10%和374.07%,净利润甚至转为净亏损状态。
另一方面,华英证券则因保荐的可转债项目春秋电子在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超过50%,同样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该项目于2020年4月公开发行24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总额为2.4亿元。然而,尽管成功发行,但公司的业绩表现并未如预期般稳健。
此外,招商证券的违规行为则主要涉及对发行人信息系统相关内部控制缺陷的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发行人销售相关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现场督导发现,保荐机构在回复问询时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且对部分重要问题的核查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发行人IT系统控制情况、资金流水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以及物流信息核查程序存在瑕疵等。
针对上述违规情形,深交所已对招商证券及其保荐代表人采取了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同时,深交所还要求招商证券对照相关问题进行内部追责,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图片信息: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