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未来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未来产业的特征、发展意义及人工智能对未来产业的赋能作用,并提出了形成应用合力、打造联动格局、强化发展效果等建议。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通过这一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不仅要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在产业方面的强大技术渗透力和创新力,为未来产业注入新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效应。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包括数字产业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深海空天产业的无人飞行器、卫星互联网、深远海工程装备等,生物产业的基因诊疗、脑科学等,以及低碳产业的储能、碳捕获、碳存储等。这些新兴产业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还能提升新动力,引导经营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方向聚集,催生更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当前,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新赛道。我国积极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是顺应国际形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那么,“人工智能+”为何能够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呢?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催生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作为前沿技术领域,是对已有技术创新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历史上几次颠覆性技术创新,如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都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而人工智能则进一步解放了人类的智力。这种融合数据、算力、算法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产业化应用,即“人工智能+产业”,将引发产业形态变革,成为具有前瞻性特征的未来产业。
另一方面,未来产业作为颠覆性技术产生的新兴产业,本身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通过超限拓展的计算能力,及时准确地对海量产业数据、市场数据、研发数据进行分析,从供需、技术、风险等多个角度精敏识别并预测产业发展前景,从而在不确定环境下筛选出真正具备未来产业特征、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这为高效配置未来产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具体产业中,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基因技术、储能等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都是“人工智能+”的引领杰作。类脑智能产业以大脑的神经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为模仿对象,通过计算建模和软硬件协同实现模拟大脑功能,产生类脑智能机器人产品,并带动其他行业变革。量子信息产业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其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海量数据计算,而人工智能是实现高效数据运算的关键技术手段。未来网络产业则必须发挥“人工智能+”的融合、开放功能,实现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技术等的产业化应用与发展。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未知环境、运用机器人提供导航和决策、依靠算法识别基因数据、采用实时数据分析预测电力需求并动态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周期等方式,引领深海空天开发、基因技术、储能等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是一个前沿技术突破并加速产业化的过程。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全球优势,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数据资源。因此,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形成应用合力,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打造未来产业技术应用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未来产业发展中高效转化。同时,要打造联动格局,培育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此外,还需注重强化发展效果,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体系和服务体系。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