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分析了2024年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展望了2025年货币政策走势,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持续发力,择机降准降息,并从投资转向消费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强调了保持银行息差基本稳定的重要性。

作者:董希淼,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

标题:2025年利率走势:稳中有降的展望与政策考量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通过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和价格引导等多个维度,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和优化。

2025年1月14日,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全年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信贷保持平稳增长,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为经济的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继续深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总量调控方面,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创新推出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确保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达到259.58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313.5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达到408.34万亿元,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且增速显著高于经济增速,体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强大效能。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12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均有所回升。M2同比增长7.3%,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财政支出的加快,推动了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化,也反映出金融稳增长力度的加大。同时,M1增速边际回升,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营主体预期的改善和金融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在结构优化方面,人民银行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增加了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并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普惠小微贷款的快速增长,均高于一般贷款增速。

在价格引导方面,人民银行多次降低政策利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债券市场融资利率下行。随着LPR的多次下降,贷款实际利率也明显下行,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均处于历史低位,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然而,2024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与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32.26万亿元和18.09万亿元,同比分别少增3.33万亿元和4.66万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处置的加快推进,以及金融“挤水分”的持续加强。尽管如此,在多项增量金融政策的推动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已出现恢复迹象。

展望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持续发力,择机降准降息,以更具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同时,各类政策应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2025年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第一项便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此,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重点应从投资转向消费,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增长。下一步,可以研究出台加强对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创设支持提振消费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给予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滑至历史低位,如果LPR下降速度过快,将对银行息差造成过大压力,不利于银行保持稳健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因此,建议2025年LPR降幅保持在合理范围,并与政策利率实行非对称下降,以确保金融稳定和安全。

金融管理部门对此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强调“稳中有降”的利率走势,以引导市场对利率下降保持合理预期。同时,银行也应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隐性费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各类成本,努力保持息差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