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MSCI发布的2025年《可持续与气候趋势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投资者日益将能源转型视为优先议题,并在资本市场探寻能源转型解决方案。同时,全球碳市场和绿色债券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新华财经北京1月15日电(王菁)近期,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发布了其2025年《可持续与气候趋势展望》报告,该报告揭示了全球投资者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新趋势。报告显示,相较于构建净零投资组合,全球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将能源转型视为首要议题,旨在降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风险,并把握相关机遇。他们正在资本市场积极探索能源转型的解决方案。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指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人正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投融资决策中。同时,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在信贷流程与承保流程中融入了气候相关的考量。这一向好变化主要受到三大驱动力的推动:监管驱动力、市场需求驱动力以及内生驱动力。

从监管角度看,中国提出的“绿色金融大文章”战略,实质上要求金融机构将绿色可持续和循环经济纳入考量范围。郭思平强调,监管举措在推动金融机构纳入气候考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市场需求也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追踪MSCI ESG和气候股票指数的ETF,在过去十年里,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管理规模,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充分彰显了机构投资人在ESG和气候投资方面的坚定立场。

此外,全球碳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全球自愿碳信用市场经历了整合和信用质量审查,交易量和价格有所停滞,但强劲的基本面和新的需求来源(如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以及合规市场)预示着其潜在增长。在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巴黎协定》碳信用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可能促使2025年成为全球碳信用市场的转折点。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70亿至350亿美元,并在2050年达到450亿至2000亿美元。

据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介绍,MSCI Carbon Markets对超过4000个已登记的自愿碳项目进行了评级和分析。截至2024年9月,有47%的项目在MSCI的碳项目评级中仅获得B或CCC的最低等级评级,仅有8%的项目达到了A或AA的评级,且无一项目达到最高AAA水平。王晓书指出,高质量的碳信用一直难以识别且供应有限。目前,新开发项目的诚信度似乎优于存量项目。随着2025年国际相关准则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和方法,未来碳信用的质量和透明度将持续增强,也将促使国家之间的碳信用转账进一步澄清,在规则方面达成共识,从而推动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此外,MSCI报告还提到,不少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来投资气候适应性项目。然而,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有所放缓。对此,王晓书表示,随着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加强对绿色债券的政策支持和界定,前几年绿色债券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目前,中国绿债市场已逐渐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增速逐渐放缓是正常现象。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所带来的机遇,对于全球绿色资产配置者来说,仍具有强大吸引力。

MSCI报告发布现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