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等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包括货币政策成效、贷款利率下降、信贷结构优化等。同时,讨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及未来措施,以及国债收益率下行和央行政策调整。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共同出席,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宣昌能指出,2024年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金融总量呈现合理增长态势,具体表现为:2024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均超过了名义经济增速。贷款利率稳步下降,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0%,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稳定在100左右,实现了内外均衡。

宣昌能还透露,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的要求,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以支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包括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营造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继续综合采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谈及人民币汇率,宣昌能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可能进一步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将继续采取措施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纠偏顺周期行为,处置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李斌也强调,国家外汇局将与人民银行一起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邹澜在会上回应了近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的情况,指出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他提醒投资者,虽然国债代表国家信用,没有信用风险,但长期国债票面利率固定,市场预期的利率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因此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此外,邹澜还解释了央行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的举措,表示这是为了尊重市场,尊重投资者的选择,同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狭义货币(M1)余额67.1万亿元,同比下降1.4%。申银万国期货金融期货研究部经理唐广华和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均表示,M2同比增速回升,M1同比增速降幅收窄,表明市场融资活跃度有所好转。

在人民币贷款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较2023年少增4.6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2.7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4.33万亿元。从分项来看,住户贷款持续好于企业贷款,表明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而企业贷款同比少增,其中中长期贷款减少幅度较大。

在社融方面,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单月来看,去年12月新增社融时隔四个月之后首次实现同比多增,推动社融增速重返8%。唐广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大量发行。展望2025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随着国内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以及监管层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今年新增信贷和社融有望恢复同比多增。

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