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德弘资本近日接盘阿里巴巴清仓的高鑫零售股权,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本文深入探讨此次涉及百亿港元交易的并购案背后的资本运作逻辑,包括安全边际、并购基金的投资策略以及市场对德弘资本入主高鑫零售的反应等。

德弘资本近日宣布接盘阿里巴巴清仓的高鑫零售股权,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家国际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德弘资本为何选择接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清仓的线下商超控股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资本运作逻辑?本文将深入探讨这起涉及百亿港元交易的并购案。

今年初,德弘资本与阿里巴巴达成重磅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阿里巴巴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此次交易不仅引发了二级市场的震动,也在一级市场掀起了波澜。

德弘资本由被誉为“PE教父”的刘海峰等人创立,其核心团队拥有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曾成功投资了中国平安、蒙牛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刘海峰自1993年起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并在摩根士丹利和KKR等顶级投资机构担任要职。2017年,他联合好友共同创立了德弘资本。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认为,当前线下商超整体估值处于低位,且商超企业持有可观的现金等价物,这为德弘资本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降低了投资风险。此外,高鑫零售的业绩也在逐步改善,2025财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47.08亿元人民币,税后溢利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德弘资本此次并购被视为一起具有西方鲜明特色的并购案例。与私募股权机构的中国式并购不同,德弘资本更注重控股型企业投资,通过资产整合和业务赋能来盘活资产。德弘资本董事总经理王玮表示,德弘资本不会盲目跟风追赛道,而是通过高度严谨的尽职调查和行业专识来发现投资机会。

然而,市场对德弘资本入主高鑫零售的反应并不热烈。消息发布后,高鑫零售股价连续走低,截至1月14日收盘,股价已与收购价持平。这引发了对德弘资本能否续写并购传奇的质疑。

并购基金入主线下商超后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不仅限于资金层面,更关键的是要深入思考未来的战略规划、如何进行资源统筹等。在当前电商蓬勃发展、线下商超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下,如何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挖掘出独属于自身的赛道和业务模式,都在考验着并购基金。

广发证券兼并收购部总经理杨常建表示,并购基金收购传统行业后,考验大的是整合能力。如何在当前实体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大环境下给传统企业赋能,值得观察。蒋展则认为,并购基金需要GP们将“投资人心态”转变为“经营者心态”,躬身参与到业务中去。

德弘资本能否通过并购高鑫零售实现价值创造和持续增长,尚需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这起涉及百亿港元交易的并购案无疑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德弘资本接盘高鑫零售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