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大涨。全球范围内,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纷纷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市场前景广阔。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备受瞩目。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近日,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等20个前沿领域,并计划在今年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14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在股市上大放异彩,当日收盘时,该板块整体涨幅超过8%,超过100只个股上涨,骏创科技更是实现了30%的涨停,汉威科技、埃夫特等个股也涨停20%,显示出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强烈看好。

上海同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行业生态发展迅猛,已涌现出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傅利叶机器人宣布完成近8亿元的E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达数十亿元;另一家独角兽企业智元机器人也于2024年12月开启了通用机器人的商用量产。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蓄势待发

在2025年的CES展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携手十几个人形机器人震撼登场,引发现场热烈反响。黄仁勋预言,通用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为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英伟达发布了首个世界基础大模型Cosmos,旨在让开发人员轻松接触并应用通用机器人技术。首批用户包括英伟达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以及中国的小鹏汽车等。

英伟达机器人技术副总裁塔拉(DeepuTalla)指出,生成式AI模型的爆炸性增长以及模拟环境训练机器人的能力,将共同推动机器人市场的深刻变革,机器人模拟与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斯拉CEO马斯克推出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人类般的行走和自然转弯能力,预计2025年将有几千台投入工作,2026年正式商业化量产,马斯克甚至预测,未来20年内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

此外,谷歌Deepmind与Apptronik合作,利用英伟达技术共同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以应对动态现实环境的复杂作业挑战。OpenAI也宣布重组机器人部门,致力于开发通用、自适应、多功能的机器人。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BCC数据,全球机器人市场价值预计将从当前的78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底的1650亿美元。高盛则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远超此前预期。

“中国造”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

在这一轮人形机器人竞赛中,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脱颖而出。CES展会上,多款中国人形机器人亮相英伟达云展台,包括星动纪元的Star1、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傅利叶的GR-2等,展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花旗预测,未来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中航证券分析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将继续发展,并逐步从本体扩展到具身脑。中金公司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35万台,市场空间有望增至581亿元人民币。

在政策鼓励和资本加持下,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步入快车道。多地政府积极抢抓战略机遇,进行产业布局。上海已成立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组,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制造的重要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结合新场景应用的典型范例。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将在医疗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展现巨大应用潜力。

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产生巨额回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未来有望迎来突破。智源研究院发布的2025十大AI技术趋势指出,国内具身机器人初创企业将迎来洗牌,整合趋势显现,更多工业场景下的具身智能应用将出现,部分人形机器人将迎来量产。

罗兰贝格全球管委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Depoux)认为,在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下,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将持续创新突破,产业协同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同时对政策法规的完善也将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