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新政解读:强化监管,重塑企业长期经营能力
AI导读:
本文解读了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新政,包括《纪要》与《指引》的内容,强调提高重整质效、依法公正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原则,以及新政对重塑企业长期经营能力、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常态现象,既是企业自救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本市场自我调节的关键环节。通过提升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质效,不仅能够挽救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还能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秩序。
202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为了与《纪要》实施相衔接,证监会同步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1号——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相关事项(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引》),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股份转让及投资者保护等核心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针对此次政策变动的亮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近年来,随着破产重整案件的增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面临诸多新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务院提出了完善破产重整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等方式化解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强调了健全企业破产机制,完善企业退出制度。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不仅关乎资本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健康发展,更涉及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职工权益保障和社会稳定。《纪要》指出,人民法院在处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时,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理社会公平与重整效率、企业拯救与市场出清、司法主导与行政监管的关系,实现多重效果的统一。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原则。人民法院在审理破产重整案件时,必须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将法律规则适用与国家监管政策目标相结合,防止风险外溢。同时,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协作,切实防范恶意炒作、干扰市场秩序以及证券欺诈等行为,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二是依法公正审理原则。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和复杂利益关系,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兼顾各方利益,既要化解债务和经营危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又要防止无拯救价值的公司滥用重整程序,逃废债务,滥用司法资源。
三是提高重整质效原则。人民法院应引导管理人、上市公司深入分析困境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重整计划,通过调整股权结构、经营业务、治理模式等,实质性改善公司经营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重整计划未获批准或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及时宣告破产清算。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原则。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涉及多方利益,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稳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协调机制的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破产市场尤其是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主要侧重于财务重整,对经营重整和价值重整的关注度较低。这导致部分上市公司陷入反复破产重整的困境,给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带来严重伤害。此次新政策不仅支持有拯救希望的上市公司重生,也为无重整价值的公司划清了界限。
《纪要》明确了不具备上市公司重整价值的具体情形,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重大违法行为正在被立案调查或侦查且尚未结案,以及因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存在重大缺陷可能被终止上市等。上海市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敬彦表示,《纪要》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监管更加严格。
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为例,实践中存在转增比例过高、入股价格过低、制度套利等问题。此次《指引》要求公司审慎、合理地确定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数量,明确转增比例上限,避免股本过度扩张稀释中小股东权益。同时,对重整投资人获得股份的价格和锁定期限进行规制,保护投资者权益。
业内专家表示,上市公司的重整方案应更加注重企业长期经营能力的重塑,此次新政策正是对此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引》明确了破产重整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内幕交易防控,要求上市公司对是否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涉及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等方面的重大缺陷等进行自查并对外披露。同时,强化承诺监管,引导督促履行业绩补偿承诺,保护上市公司合法权益。
专家指出,此次新政策旨在规范破产重整市场出现的制度漏洞和违法违规行为,优化投资者的参与机制和保护机制。无论是债权人还是中小股民,都是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当事人,需要搭建可信和可行的沟通机制,充分表达和尊重其利益诉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