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谈2025外贸前景: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复杂环境
AI导读:
随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2025年外贸前景复杂多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应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寻求新突破,通过构建战略互信、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共享中国市场与需求等方式应对未来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多变,2025年的外贸前景显得尤为复杂且充满挑战。技术的发展、关税壁垒的加强等多重因素,共同促使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寻求新的突破和深化。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深入探讨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涵及应对策略。
张燕生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一蹴而就。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中国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如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程度等。他强调,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加征关税,实质上是为了扩大全球资本投资美国,进一步加剧贸易不平衡。因此,中国应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做好自己的事来应对外部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外部环境“风急浪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下实现逆势增长,是中国外贸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张燕生认为,当前的外贸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政策、政府、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如何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他提出,中国应扩大内需,与世界共享中国的市场和需求,以实现共赢。
在谈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时,张燕生强调构建战略互信是第一要义。他指出,中国不仅要与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国家和地区构建战略互信,更要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强国建立战略互信。战略互信的增进事关扩大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增强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此外,他还提到促进签证便利是增进战略互信的另一关键,通过航班便利、人员往来便利等方式促进世界和中国的人员交往。
张燕生进一步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应服务于扩大内需、双循环及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战略。他提出,中国应从制度入手,通过制度型开放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他还强调,现在的企业家都非常优秀,他们离世界和创新都非常近,中国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4.5%;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3%。此外,过境免签等政策也吸引了更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促进文化交流和服务贸易出口,同时提振国内消费市场。张燕生认为,开放不能只聚焦于外贸、外资,如何从普通人的层面入手发展,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