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特朗普当选后“特朗普交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包括美股、比特币、黄金、美债收益率等资产的走势变化。同时分析了市场风格转变的原因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赢得大选后,金融市场掀起波澜,美股与比特币一度飙升,黄金则承压下行。然而,“特朗普交易”近期风云突变,美股与比特币转跌,黄金则逆势上扬。与此同时,美元与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的态势仍在延续。

美股市场的转向尤为引人注目。在标普500指数连续两年录得20%以上的涨幅后,今年开局却遭遇挫折。截至1月10日收盘,道指、标普500指数及纳指年内均下跌,分别录得1.42%、0.93%及0.77%的跌幅。

作为“特朗普交易”的标志性资产,美债遭遇抛售潮,收益率飙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被誉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现已升至4.8%左右,创下自2023年11月1日以来的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亦突破5%大关。

尽管特朗普的政策并未出现大的变动,但“特朗普交易”的风格却悄然发生变化。特朗普即将上任,市场未来的走向备受关注。

市场风格的转变悄然发生。特朗普当选初期,美元与美债收益率上行,但美股依然上涨。然而,近期美股却掉头向下,三大指数年内涨幅已全部抹去。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自2024年11月初特朗普高票获胜、掌控两院并迅速组建“忠诚”内阁以来,市场预期特朗普2.0政策力度更强、更易落地。因此,在1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特朗普交易”持续演绎,表现为美股积极、美债利率与美元指数上行、比特币走强、黄金与原油震荡走平等。但自去年12月以来,“特朗普交易”出现局部降温,美股风格切换与比特币转跌成为主要表现。

美股方面,钟正生表示,大盘波动加剧,风格切换至成长与大盘股占优。此前相对强势的金融、工业、能源、房地产等行业指数转跌,而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和通讯服务仍在上涨。具体来看,去年11月道琼斯指数累涨7.5%,高于纳斯达克指数的6.2%涨幅;罗素2000指数更是大幅上涨10.8%,强于标普500指数的5.7%涨幅。然而,去年12月道指下跌5.3%,纳指仍上涨0.5%;罗素2000指数下跌8.4%,跌幅明显深于标普500指数的2.5%。标普500指数中的11个行业中,去年11月相对强势的行业是可选消费、金融、工业和能源等,而在去年12月,除可选消费外,其余周期类行业均出现明显回调。

方德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弛分析称,本次美股未能像2016—2017年那样上涨,今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2016—2017年是全球复苏的年份,而今年分歧更大。目前,美股估值处于高位,部分科技股龙头的业绩增速有放缓迹象。同时,美国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压制了风险偏好。若国债收益率保持高位,上市公司将面临高企的借贷成本,美股投资者亦将承压。

自美联储2024年9月中旬降息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累计攀升逾100个基点。这一惊人的涨幅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自1966年以来的14个美联储宽松周期中,本轮周期迄今为止是10年期美债表现第二差的周期。

张弛预计,今年标普500指数全年涨幅将在5%—10%之间,波动率将更大,持股体验相对不佳。现阶段可关注防御性板块,尤其是医疗板块,性价比已非常合适。科技股整体估值偏高,需等待回调机会。催化剂可能是特朗普上任推出关税后的一段时间,今年2—3月对股市的利空将更为明显。

黄金近期在“特朗普交易”一度大跌后有所反弹,但仍面临阻力。钟正生认为,尽管特朗普的政策可能增加全球经济政治不确定性,从而提升黄金的避险价值,但持续走强的美债利率(尤其是实际利率)和美元汇率对金价产生直接压制。

张弛认为,黄金的驱动力主要是美国、中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以及避险情绪。今年黄金预计会有高个位数的增幅,但不如2024年强势,投资者需做好心理准备。

比特币方面,钟正生分析称,“特朗普交易”的加持延续较久,转折出现在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后。比特币的走向一度成为“特朗普交易”的晴雨表。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将美国打造成“全球加密货币之都”,并支持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然而,去年12月18日,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不寻求改变现有法律以允许持有比特币,比特币当日应声下跌,目前仍在10万美元关口下方。

近期美股、比特币等资产大跌,“特朗普交易”出现部分“熄火”现象。钟正生表示,投资者仍在评估特朗普新政可能产生的影响。“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温反映出投资者关注力由政策的“再通胀”效应转向“货币紧缩”甚至“滞胀”风险。究其原因,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释放的鹰派信号是导火索。而深层次原因是特朗普新政本身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其减税、放松监管等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可能从供给端加剧通胀,导致美联储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持续的高通胀与高利率环境可能抵消经济上行的力量,最终将美国经济引向滞胀。

钟正生认为,三大因素共同驱动了交易风格的转变:一是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的重要转折;二是美联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包括在加密货币问题上;三是“贝森特交易”偃旗息鼓,美国财政风险阶段性暴露。在上述背景下,10年期美债利率主要由期限溢价推升,加剧美股大盘压力、触发风格切换。

经济数据进一步加剧了交易风格的转变。1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非农就业人数为25.6万人,为9个月最大增幅,远超预期的16万人;失业率意外降至4.1%,低于预期的4.2%;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增加0.3%,符合预期。备受关注的通胀报告将于本周三公布,由于就业市场极具韧性且经济表现持续稳健,市场预测去年12月美国CPI年率会小幅反弹至2.8%,核心CPI则维持在3.3%,明显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今年可能仅降息一次,不降息乃至加息的风险亦在升温。美国银行经济学家Aditya Bhave认为,在就业报告非常强劲之后,美联储降息周期已经结束。若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增长超过3%,且通胀预期上升,讨论应转向加息。对比来看,在非农报告公布前,美国银行预计今年会有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

无论是更加鹰派和独立的联储,还是更加不可持续的财政前景,都推动了中长期美债利率的上行。钟正生提醒,美股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盈利能否消化偏高的市场利率。期限溢价助推的美债利率未必能够被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所消化,因此引发多数行业股价下跌,首当其冲的是周期股和中小盘股。另一方面,本轮美股科技股行情更多由中观层面的AI发展所驱动,且与10年期美债利率多呈现正相关,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规避美债利率走高风险的“避险属性”。因此,现阶段美股科技股龙头表现出更强韧性。

特朗普上任在即,“特朗普交易”又将如何演绎?钟正生认为,特朗普上任后可能掀起新一轮“特朗普交易”,而具体的交易风格取决于政策力度及“预期差”。特朗普在竞选前后的公开政策表态是市场政策预期的坐标。若移民、关税等政策超预期,可能指向“滞胀交易”:股债承压,美元强势;若这些政策不及预期,或者“去监管”和减少政府支出等政策力度较强,则有望出现“去通胀交易”:股债齐涨,美元走弱。

张弛认为,“特朗普交易”的第一阶段已接近尾声,第二波可能不会有第一波那么强。其受益资产主要集中在马斯克概念股和比特币上。若这两类资产要进一步上涨,需有更超预期的政策出现,难度较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