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深化,跨境资产配置需求释放。跨境理财通2.0激发投资热情,银行加码大湾区布局,推出丰富跨境金融服务方案,聚焦民生金融需求,推进产品与服务升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强。跨境理财通2.0政策的出台,更是如同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了跨境投资的热潮。

近一年来,各大银行机构纷纷加大在大湾区的布局力度,紧密围绕大湾区居民在学习、就业、创业、置业等方面的跨境金融需求,通过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早在2023年11月就发布了“龙通湾区”个人跨境金融服务品牌,随后在2025年1月10日,深圳建行又携手湾区境外的三家“兄弟机构”推出了属地化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并打造了“6S”个人跨境便利服务体系,同时设立了18个“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示范中心”。

此外,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也推出了涵盖“投、汇、兑”三大板块的跨境金融产品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消费需求。建设银行还推出了境内外一卡通用的“大湾区主题信用卡”,进一步提升了跨境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为配合“跨境理财通2.0”政策的实施,多家银行也在积极推进产品与服务升级。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的银行数量已经扩大至34家。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湾区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往来日益频繁,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各银行机构推出的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主要聚焦于跨境服务、账户结算、财富管理、养老置业、生活消费、工作留学等民生金融需求方面。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大湾区跨境金融呈现出两大清晰主线:一是深化民生金融,持续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提升大湾区居民跨境支付体验。当前,移动支付已成为大湾区十分普及的支付方式。为解决香港居民异地开户手续繁琐的痛点,代理见证开户试点也在持续推进。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披露,目前深圳已有5家银行通过320个在港合作网点,为港人代理见证开户40万户,累计交易金额近300亿元,占粤港澳大湾区的九成以上。同时,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置业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发布了《港澳居民购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房产结算支付便利化业务指引》,允许港人直接汇款到内地支付购房置业款项。

二是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联通。从早年的深港股票通到近年来的跨境理财通,大湾区跨境金融市场的联通程度不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已达到12.63万人,其中港澳投资者5.25万人,内地投资者7.38万人。从银行端来看,个人跨境金融已成为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全球资产配置的大背景下,高净值客户的境外投资比重和跨境资产配置比例正逐年上升。

此外,对公业务方面,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加强跨境业务的布局。例如,平安银行新设了跨境金融部(离岸业务部),浦发银行也在总行组织架构优化中成立了跨境金融部,并围绕跨境金融等“五大赛道”成立了工作专班,以更好地服务大湾区企业和居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