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第二十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发布《金融强国:中国之路》报告,指出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关键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强调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性。

1月11日,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会上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等人撰写的《金融强国:中国之路》主题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国际化被视为核心路径。这一观点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不谋而合,彰显了中国正处于迈向金融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

报告进一步阐释了“金融强国”的内涵,强调其不仅基于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还依赖于完善的法制、契约精神和自由市场制度构成的软实力。金融强国的两大显著标志是国际化的本币和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吴晓求教授指出,尽管金融强国的目标对大国经济体而言极具挑战性,但中国正朝着这一伟大目标稳步前进。

报告详细分析了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中国迈向金融强国的重要性。这两大支柱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金融强国的有机体系。为确保这一体系的长期有效运行,中国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的完善度和透明度,吸引国际资本;同时,构建多层次、灵活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抗风险能力。

吴晓求强调,资本市场开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监管复杂性、市场透明度、法治建设不足以及资产成长性等问题。金融强国的建设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完善的法制和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作为支撑。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需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金融强国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最后指出,只要中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就有望在未来实现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

(文章来源:中宏网,图片链接保留未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