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服务安全引关注,多地出台政策规范发展
AI导读:
近期多起顺风车司机与乘客冲突事件引发关注,包括乘客被拽下车、司机遭遇逃单等问题。各地政府已出台政策规范顺风车发展,平台也加强了管理和协助维权责任。
近期,多起顺风车司机与乘客之间的冲突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从天津一女大学生在高速路上被司机拽下车,到深圳乘客因选错目的地支付高额费用后无法联系司机,这些事件使得顺风车服务的安全性备受质疑。
在“女乘客在高速上被拽下车”的事件中,双方因迟到、改线路等行为产生了激烈争执。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多位顺风车车主,发现他们对乘客变更行程的态度不一,但都强调了提前沟通协商的重要性。同时,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尽管顺风车司机与乘客之间并非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但平台作为经营者,应承担起资质审核、技术支持、日常管理和协助维权等责任。
随着春运的临近,多个平台开始推广顺风车活动,但出行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何司机与乘客矛盾频发?顺风车服务模式有何特殊之处?平台应如何应对安全隐患?多位司机、乘客及法律界人士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享了他们的见解。
顺风车服务中的乱象频发,不仅涉及乘客被拽下车,还有司机遭遇逃单等问题。例如,有乘客因选错目的地支付高额费用后无法联系司机,而另一名女生则因拒绝司机绕路办私事被拽下车并受伤。
针对这些问题,平台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哈啰出行回应称,已识别到订单异常,正在紧急核实并协助乘客退回多付的费用。嘀嗒出行则永久封禁了涉事车主账号,并退还乘客全部费用。然而,这些事件仍然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少网友认为乘客和司机都存在一定的责任。
除了这些具体事件外,顺风车服务模式的特殊性也引发了关注。交通运输部指出,顺风车是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的共享出行方式,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然而,由于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司机一般无需承担经营者责任,这导致双方在约定出行时间、路线变更等方面更容易产生纠纷。
为了规范顺风车行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已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行业规范和具体政策。例如,广州市规定合乘平台应做好合乘出行管理,确保线下实际提供服务的合乘出行提供者、车辆与线上发布信息一致。同时,各地还对合乘次数、成本分摊等方面进行了限制和规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国家层面可提供政策性、原则性指导文件,特别是涉及安全问题的红线规定。同时,他呼吁有关部门和平台加大对顺风车出行方式的宣传力度,提高司乘双方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广东环球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郑诗敏则认为,应参照网约车平台相关规定,结合顺风车运营特点,对涉及路线更换、乘客人数等常见问题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指引。她建议相关部门制定更为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区分是否存在利用顺风车名义从事或变相从事非法营运活动的违法行为。
总之,顺风车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出行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司乘双方的权益和安全,平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
出品:南都即时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