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六项重点目标任务,包括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等,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1月12日,该局隆重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深入学习并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成果,并精心部署了2025年的重点任务。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2024年是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行职责的首个完整年度。记者观察到,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提前了约半个月,且会议名称从“工作会议”调整为“监管工作会议”,这一变化更加凸显了金融监管总局的工作重心和职能定位。

从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2025年金融监管总局将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目标任务展开工作,包括加速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切实提升银行业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等。与2024年工作会议相比,重点目标任务从八个方面精简至六个方面,且部分任务的表述也有所调整和优化。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金融监管总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序有效地防范风险,持之以恒地强化监管,全力以赴地推动发展,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贡献力量。会议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狠抓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具体而言,会议明确了六方面的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加速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三是切实提升银行业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增强监管质效;五是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六是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提升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方面,会议强调,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增强监管质效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快推动重要立法修法工作,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持续提升监管能力,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更好地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在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指出,要扩大制度型开放,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议对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向上向好这项任务给予了重点关注,包括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引导保险、理财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对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企业的支持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落细落实,提升跨境贸易综合金融服务质效,助力稳外资稳外贸,加快补齐养老第三支柱短板,持续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记者注意到,与2024年工作会议相同的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这两项任务,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提到的六方面重点目标任务中依然位列前两位,但具体表述有所调整。针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目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已明显收敛,高风险机构集聚的地区已形成具体的改革化险方案,正按“一省一策”稳妥推进实施。

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方面,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由“落地见效”变为“扩围增效”,并提出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从“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债务重组、置换”,调整为“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表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落地见效,“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过5万亿元,支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过3万亿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