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9月以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发生显著变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并创设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工具支持股市,利用国债工具控制债市收益率曲线,同时采取措施稳定汇率。未来央行可能春节前降准,继续调控债市,并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数据。

2024年9月以来,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进行了显著调整,货币政策定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并丰富了货币政策工具箱。以下是对央行自去年9月以来动态的全面梳理。

在股市方面,央行创设了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工具,旨在提升市场流动性。2024年9月,央行推出互换便利和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工具,第一轮招标规模达到500亿元,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初期规模达3000亿元,年利率为1.75%。同年12月,这些工具的细则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互换便利的第二轮招标规模增至550亿元,费率降低10bps,显示出央行对股市流动性的持续支持。

在债市方面,央行利用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加强了对债券收益率曲线形态的控制。2024年9月至12月,央行通过二级市场国债买卖工具净买入9000亿元,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呈现向上倾斜的形态。此外,央行还启用了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增加了可操作的债券量,进一步增强了央行对收益率曲线形态的控制能力。

在汇率方面,面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采取了境内干预掉期价格和境外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措施进行维稳。进入2024年四季度后,人民币汇率一度贬值至7.3,但在央行的引导下,汇率波动范围逐渐稳定。央行主要通过干预掉期价格、吸引外资买入中债等方式在境内维护汇率稳定,并通过发行离岸央票、减少CNH资金融出等方式在境外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从而支撑离岸人民币汇率。

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上明确了稳汇率、防空转和稳房价的立场,并新增强调了三个“坚决”,表明汇率是当前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央行预计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落地之前,将一直重视汇率稳定,短期人民币汇率或不会突破7.35关口。同时,央行也强调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并警惕资金空转问题加剧。此外,央行还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并新增强调加大存量商品房盘活力度。

展望未来,考虑到春节前居民取现、信贷开门红、大规模置换债前置发行和缴税大月等因素,央行有望在春节前进行降准以应对流动性缺口。同时,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对债市的调控力度,引导债券收益率曲线正常化,并可能通过公开发言和口头干预提示利率风险。此外,配套的外汇管理政策也有望持续出台,以增强人民币韧性。

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2024年12月的物价数据呈现出居民侧核心CPI延续转暖、工业侧PPI回升进程有所反复的特征。核心CPI已经实现连续三个月的改善,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的边际改善尤为显著。展望2025年,耐用消费品价格有望迎来持续性改善。同时,市场也关注中国12月的进出口数据、金融数据、四季度经济数据和美国12月CPI数据。

然而,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包括国内经济运行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变化超预期以及国内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本文由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撰写,原标题为《宏观|如何看待央行2024年9月以来的动态?》。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