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生育成本对人口问题的影响,已出台多项生育支持政策,旨在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提高生育水平。文章分析了生育成本构成及现有政策不足,提出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营造男性共担育儿责任氛围等建议。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关注生育成本对人口问题的影响,并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旨在到2025年建立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显著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适当提高生育水平。这一政策目标在“十四五”规划、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后续指导意见中均有体现。

生育成本涵盖从怀孕到分娩的“生的成本”,以及后续的“育的成本”。当前,育的成本远高于生的成本。据统计,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城镇和农村的成本分别为66.7万元和36.5万元。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80%的育龄妇女有生育一孩的愿望,但实际生育率远低于意愿水平,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过重,占比达60%。此外,生育还涉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对女性影响尤为显著。

为减轻家庭养育和教育成本,国家已实施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包括育儿补贴、家庭补助、产假、育儿假、税收优惠、弹性工作安排和婴幼儿照护服务等。然而,现有措施主要关注直接经济成本,对育的成本、女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考虑不足。北欧与日韩国家的对比显示,当政策能够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并解决女性的工作和生育负担冲突时,才能有效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需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首先,应加大对婴幼儿和早期教育的财政投入,以补贴教育需方家庭为主,差异化满足多子女家庭需求,并持续到孩子年满18岁。同时,减免生育夫妇的个人所得税,优先向有住房需求的生育家庭提供公租房、安居房等,并给予按揭购房家庭适当的贴息。其次,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防止教育“内卷化”,减轻家庭负担。最后,积极营造男性共担育儿责任的友好氛围,加强政策解读和落地实施,制定中长期宣传计划,鼓励企事业单位执行家庭友好政策,多措并举支持女性高效参与经济活动,平等共创家庭生活。

综上所述,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国家需从多个层面出台有力政策,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水平。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