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创投基金涌现 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AI导读:
近期,央地合作创设的创投基金相继成立,聚焦硬科技领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黄盛)近日,中国国新携手杭州市政府,共同设立了国新创投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00亿元,存续期限为15年。其主要投资对象为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旨在助力这些企业快速成长。
与此同时,中国诚通、中国石化、中国航油携手北京市海淀区,共同组建了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300亿元。该基金将通过母子基金的放大投资功能,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央企产业链上下游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此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也联合湖北省投资引导基金、武汉基金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了国兵向新发展基金,首期规模为15亿元。该基金将重点关注汽车“新四化”、激光制造、人形机器人、前沿材料等产业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近期,央地合作创设的创投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基金普遍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旨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下场做创投,在近期受到了政策的鼓励和支持。2024年12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鼓励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孵化器、产业园区等加强合作,共同构建面向市场的科创孵化和产业投融资机制。
该政策不仅延续了此前多年央企布局创业投资的成效,还提出了多项容错机制,如“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建立尽职合规免予问责机制”、“适当简化资产评估、尽职调查程序”等,为央企创投提供了更加宽松和灵活的政策环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央企具有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力大、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等优势,可以发起设立各类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创业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可以更加精准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田利辉还指出,央企可以通过发起设立创投基金,以此为“探头”和“触角”,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同时,央企应整合内部资源,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央企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和使用政策工具,引导和激励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央企为创投企业提供战略引导、产业应用、资源对接、资本运作等支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也表示,国资布局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通过发起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可以带动形成创业投资资本集群,放大国资创投基金的投资功能。同时,产业投融资体制应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机制,落实创投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符合央企创投基金特点的差异化监管。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已有81家央企设立了创投基金,累计出资237笔,投向113只基金,累计出资规模达3826亿元。这些创投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推动了央企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