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参数稳汇率
AI导读:
央行、外汇局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1.75,旨在增加外汇供给,改善跨境资本流动形势,稳定汇率。同时,加强外汇市场自律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外汇局于1月13日再度出手稳定汇率。为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局)决定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该决定于2025年1月13日正式实施。
此次调整距上次调整(2023年7月20日)已近18个月。参数上调后,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随之提高,跨境资本流入额度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摆布空间加大,有利于增加境外融资规模,从而增加外汇供给,改善跨境资本流动形势,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今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拉升,截至当前,已涨超100个基点。
近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讨论了外汇市场形势,并对加强外汇自律管理进行了部署。会议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纠正市场顺周期行为,处置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将加强对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的指导,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
此次参数上调后,央行还计划在1月15日在香港发行600亿元离岸人民币央行票据(离岸央票)。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人民币汇率多轮升贬值经验表明,央行拥有充足工具箱和丰富经验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近18个月后的再次调整
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始于2016年,当时央行决定将此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央行和外汇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由金融机构和企业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重要的宏观审慎调节工具,用于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国家外汇局前副局长宣昌能曾指出,上调此参数有助于境内机构,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提高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放宽了境外融资额度上限,便利和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跨境融资。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成本;同时,有利于跨境资金均衡流动、外币供求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范围内保持稳定。
两部门:强化外汇市场自律管理
近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李斌出席并讲话。会议深入讨论了外汇市场形势,并对加强外汇自律管理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尽管相对于美元贬值幅度较大,但在国际主要货币中表现总体强势。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稳向好的基本面、国际收支总体平衡的格局以及外汇市场韧性增强的态势均不会改变,人民币汇率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还部署了下阶段自律工作,再次强调了央行、外汇局坚决维护汇率稳定的内容,要求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扰乱市场秩序、恶意误导公众等违反自律规范的行为。自律机制成员应自觉遵守自律规范,共同维护外汇市场有序规范运行。
业内人士:央行有足够工具应对汇率波动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拥有充足工具箱和丰富经验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庞溟指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和加大央票离岸发行规模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化解汇率超调风险的组合拳。目前,稳汇率政策工具箱弹药充实,必要时可采用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美元存款利率等方式,确保市场预期稳定、交易行为理性、外汇市场运行韧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中长期看,汇率走势取决于经济基本面。2025年,内部因素有望托底人民币汇率:一是央行稳汇率决心较强,相关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二是中美利差深度倒挂对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国内降准、降息等操作或与其他增量政策共同助力基本面修复回升。
展望2025年,业内人士认为,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积极因素较多。央行工作会议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都强调了稳汇率的重要性,还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新增发行香港人民币央票。这些都显示出央行维稳汇率的决心。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双向浮动,完全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