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聚焦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
AI导读:
第二十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于1月11日举行,聚焦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多位专家就促进长期资金入市、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提出见解,共谋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携手国融证券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于1月11日盛大召开,论坛聚焦“金融强国与资本市场发展”主题。
论坛汇聚众多专家智慧,共谋资本市场发展大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全力推动“长钱长投”,优化央行流动性储备预期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助力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深化上市公司质量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强化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专家们强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建议,应扩大养老金、保险资金对股市的投资,同时发挥信托公司的投资功能,构建股市特定稳定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则提出,要拓宽资金入市渠道,解决资金入市面临的考核、偿付能力等痛点。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亦表示,应加速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完善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的支持政策,协同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的长周期考核,形成科技、资本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发挥财政杠杆效应
专家们认为,财政资金应发挥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主旨演讲中提出,要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功能,大力发展企业风投基金,解决创投市场失灵问题,加大对早期项目和科技前沿项目的投资。
肖钢指出,政府引导基金应明确宗旨,利用财政杠杆增加创新创业资本供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提高风险容忍度,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力。
吴晓求则强调,资本市场在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性意义,但高科技企业融资必须符合IPO要求。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专家们建议,应从多方面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包括做强主业、有序开展并购重组、积极分红回购、加强市值管理等,以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毛寒松建议,在融资结构、公司治理、专业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协同发力,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力度,落实市值管理责任,助力上市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戴相龙表示,发展资本市场,需要优秀的企业、良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同时要对我国有能力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指出,我国主动退市的公司占比偏低,产业集中度不足,存在低效内卷竞争。他预计,监管部门将出台一系列实操性指引细则,为并购重组的顺畅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将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信息披露全过程,将“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