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产业前瞻:自贸试验区助力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优化外贸布局和外资产业布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未来五年产业前瞻(十):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徐策、中国经济信息网张浩然联合撰写
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自贸试验区将为我国带来巨大发展空间。通过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我国外贸及引用外资规模将显著扩大,外贸布局多元化及外资产业布局优化趋势将更为明显,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积累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未来五年迫切需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均强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在政策基础、制度创新、区域布局等方面已具备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的坚实基础。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是应对内外部复杂局势、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从内部看,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从外部看,全球产业链本土化收缩趋势明显,逆全球化浪潮对我国坚持的多边主义形成挑战。自贸试验区作为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将率先推动改革和创新探索。
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推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开创性措施,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二是自贸试验区成为吸引外资的新高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大幅减少,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三是自贸试验区紧密结合制度创新与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差异化创新和错位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还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应对全球产业链重塑。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放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自贸试验区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载体,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抗风险能力。
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已具备坚实基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支持体系完备,建设方案不断细化。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制度创新成果显著,经济贡献突出。区域布局持续优化,构建起海陆联动、东西互济、内外协调的“阶梯式”开放格局。
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将为我国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外贸出口规模将显著扩大,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布局更加多元化。引用外资规模将持续扩大,外资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还将促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球治理参与,提升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
未来五年,我国迫切需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对接高标准规则,深化制度型开放。同时,优化自贸试验区布局,强化联动效应,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