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围绕“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主题,与会专家就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真知灼见。

中证网讯(记者熊彦莎)1月1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此次论坛以“创新驱动:赋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与会嘉宾围绕金融体系如何更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以及如何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面临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挑战。他建议,应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信贷融资模式,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水平,同时降低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此外,王一鸣还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呼吁从“追随式”创新转向“引领式”创新。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强调,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解决信心和认知问题,并提出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形成自我肯定。他呼吁构建新型创新体系,推动科研范式转变,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指出,人形机器人是当前AI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国际并跑,部分领域甚至领跑,亟需加紧布局。

在商业航天领域,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梁提出,商业航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并探索新模式与新机制。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分享了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投资的可喜变化,包括生物科技技术迭代显著、生命科技对海外授权交易额攀升等。他看好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认为第四波技术浪潮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新一轮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是长期增长之源和检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准。他建议中国要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经济再平衡、房地产新模式以及“大出海”等多个方面寻求确定增长的机会。

本次论坛不仅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