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一致预期”对中小盘股票春季躁动的影响,指出投资人应建立基本面预期与实际情况的二维框架,不必因“一致预期”而恐慌,它未必代表真实世界的预期,且新产业趋势或政策无显著变化时,不能扭转股价趋势。

本期报告,我们聚焦于“一致预期”的深入探讨。在前期报告中,我们预测12月和1月中小盘股票的调整概率较大,源于1月底是上市公司年报预告的有条件强制披露截止日,中小股票往往提前规避业绩压力。然而,中小盘股票在年报预告和春节后常展现出春季躁动。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15年春节到两会期间,小盘指数呈现100%的上涨概率,引发市场疑虑:若春节后小盘股上涨成为“一致预期”,日历效应能否持续?在股市中,“一致预期”往往令投资人谨慎。资金若已布局上涨预期,则后续动能不足;若资金提前离场,则下跌动能衰竭。但真实情况可能更复杂,我们感知的“一致预期”或许只是部分人的观点。

卖方分析师通常通过路演与客户交流感知“一致预期”,但这种方式覆盖的客户比例有限,难以代表市场整体。此外,被积极表达的观点多顺应市场状态,与当前市场格格不入的观点常被隐藏。因此,通过交流感知的“一致预期”可能只是部分人的预期。

为更定量、客观地衡量“一致预期”,我们曾尝试问卷调查。在2023年4月AI行情结束时,问卷显示市场对AI板块的节奏和结构有一致预期,且最终均被市场验证。这似乎表明“一致预期”并不可怕,但两个关键问题仍需关注:一是广泛搜集观点的问卷调查也难以代表“一致预期”;二是产业趋势形成后,公司基本面的非线性变化可能超出初期预期,最初的一致预期反而被加强。

接下来,我们从总量层面分析,利用股债收益差模型代表市场对名义增长的“一致预期”。模型显示,当市场对名义增长预期一致悲观或乐观时,很快会出现反转。但这种反转背后都有重大政策调整或基本面变化。然而,2023年年中至2024年9月前,股债收益差一直处于悲观预期区间,表明市场对名义增长持悲观态度,且这种预期并未迅速改变股票下跌趋势,核心在于缺乏扭转预期的政策变化。

因此,即便掌握“一致预期”,也不能据此做反向交易或认为其不能实现,关键要考虑形成一致预期的逻辑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应建立基本面预期与实际情况的二维框架,而非简单根据是否形成“一致预期”判断股价。回到市场疑虑,春节后小盘股反弹是否形成“一致预期”?我们认为未必,且即便形成,若其逻辑未发生重大变化,趋势仍可能持续。因此,不必因“一致预期”而恐慌,它未必代表真实世界的预期,且新产业趋势或政策无显著变化时,即便是真正的一致预期,也不能扭转股价趋势。

(文章来源: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