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国资在基金领域频频发力,设立科创三期基金,推动硬科技投资,同时发布尽职免责机制,为国资基金松绑,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1月9日,上海国际集团在沪宣布设立目标规模为60至80亿元的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此举标志着上海科创基金管理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大关。前一天,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也公开发布了投资策略,这只规模达100亿元的母基金即将启动子基金公开遴选,同时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版本也蓄势待发。

新年伊始,上海国资在基金领域的频频动作,彰显了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据清科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底,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机构在私募股权创投市场的出资金额占比高达八成,国资已成为创投市场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已发起设立和管理超过300只基金,总认缴金额超6000亿元。在2024年,上海市新增引导基金、母基金规模超过900亿元,新增规模位列全国第一。这些新基金的设立旨在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近日通过市场遴选出首批9只子基金,拟募集规模172亿元,母基金共出资36.5亿元,实现了4.71倍的放大效应。这些子基金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有的擅长早期投资,有的手握产业资源,还有的具有国际视野。在国资的助力下,更多的科创企业将获得社会资本的关注和投入。

上海科创基金也已在多个产业链形成了一批子基金及项目集群,通过这批集群,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超过400家企业获得了投资,累计投资金额约226亿元。同时,上海科创基金还直接投资了曦智科技、上海兆芯、清陶能源等优质企业。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对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是GP与LP之间的合作,更是推动上海乃至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国创新企业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一步。然而,投资源头早期的科创企业意味着高风险,国资稳健保值的要求与创投项目的高风险存在天然矛盾。为此,上海市国资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共同印发了《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考核评价及尽职免责试行办法》,旨在给国资基金松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办法》,有五种情形适用尽职免责,包括落实重大战略项目、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项目等。同时,《办法》还将管理人的年度考核与基金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有机结合,明确应结合基金所处运营阶段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科创金融融合发展中心主任蒋展认为,这一考核制度未来将深刻地影响中国创投生态,国资基金敢投了,市场的活水无疑将大大增加。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已提出,公司内部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发展实践相适应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形成良好的容错导向,鼓励员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随着越来越多国资基金形成这样的氛围,上海科创企业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