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复旦大学率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明确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并强调学生需披露AI工具使用情况。多所高校相继探索AI工具使用边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国内高校首推“AI禁令”,明确本科毕业论文AI使用红线

近日,复旦大学率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旨在明确和规范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使用范围与原则,此举填补了国内高校在此领域的政策空白。

该《规定》详细列出了“六个禁止”,包括禁止在关键环节如研究方案设计、数据分析等使用AI工具;禁止生成或改动原始数据、结果图片等;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等;禁止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禁止答辩委员和评审专家使用AI工具进行评审;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毕业论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传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

同时,《规定》要求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明确披露相关信息,并保留AI工具处理之前的相关重要材料,以备检查。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细化了AI工具的使用边界,鼓励在有限范围内使用AI工具,如文献检索,但前提是不能改变数据的原创性。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探索AI工具使用边界,发布相关规定或指南,要求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时需进行标注,且直接生成的内容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同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

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多位教育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不能替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建设,应加强对学位论文等技术监管,确保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也应学会正确使用AI工具,厘清边界,避免过度依赖。

现如今,大学生利用AI辅助完成作业、毕业论文的情况已非常普遍,但也有因过度依赖AI工具而吃亏的案例。因此,专家建议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应明确其辅助作用,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的精神。

来源:人民日报、首都教育、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