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伴随数据要素政策的密集发布,数据产业发展加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建设方向。数据基础设施将带动相关设施建设和升级,预计吸引大规模投资。同时,规划分阶段推进,旨在形成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

伴随数据要素政策的密集发布,数据产业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2025年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从数据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多个维度,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内首个关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指引》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数据局将联合相关部门,统筹全国数据产业布局,推动数据产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协同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

根据《指引》,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带动数据流通利用以及网络、算力、安全等设施的升级。据国家数据局测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未来五年投资规模更有望达到2万亿元。这不仅将推动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将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为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国家数据局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明确数据技术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培育扎根区域发展的数据企业。同时,《指引》也明确了行业、区域、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为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目前,四川、江西、湖南以及大连、厦门等地已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数字化应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这些地区的实践表明,数据产业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然而,随着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数据传输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国家数据局表示,将建设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利用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打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

在数据基建方面,中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的5G基站总数已升至419.1万个,10G PON端口数也达到了2792万个。同时,网络互联能力和算力供给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进展为未来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规划,中国将分阶段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26年,将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到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强化算力中心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将是重点任务。同时,各地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共同推动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