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全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措施,强调政策扶持在破解转型难题中的重要作用。

近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加速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携手发布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深层次的方式,全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生力军,对创新、就业及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品质的关键路径。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目前,众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纷纷依托大型企业的技术生态优势,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已有超过24万家中小企业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上完成了数字化水平自评。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方向不明确、成本高、融资难、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制约中小企业转型步伐。

为破解这些难题,政府部门持续发力。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指引。此次《方案》的发布,更是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新方向。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探索阶段的特点,政策层面应打好“组合拳”,通过专项资金、财政补贴、贷款优惠及税收减免等措施,构建“财政+担保+保险+服务”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转型风险,增强转型信心。

同时,人才短缺问题也不容忽视。《方案》强调,要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分层分类提供培训资源,开展大规模数字化培训。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定向培养,以及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提升员工数字化素养,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不断优化转型策略,才能助力更多中小企业乘势而上,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经济网供稿,文章来源:经济日报)